古字帖背景?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练书法是临摹古碑帖好,还是现在字帖好?

如果为了把字写得端正美观,无所谓古碑帖或者现在字帖了。然而,要是学习书法,必须以古法帖为主要方向了。

所谓“取法乎上”,不仅要选古碑帖,并且要选名碑帖,最好还得是主流法帖,所谓主流法帖,举例说明一下吧,以楷书为例,则以“欧颜柳赵”,行书以“二王”和宋四家“苏黄米蔡”及赵孟頫等妍美的正统书风为主,当然如果偏爱于隶书和篆书汉碑“曹全碑,张迁碑和乙瑛碑”,为主。篆书分大篆和小篆,个人偏爱李斯的小篆“峄山碑”。如果初学书法则不适合选金农、郑板桥等个性太强的书风。(这里要说明一下,作者丝毫没有贬低两家的意思。金农、郑燮书法无论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还是其它诸多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一句话,就是不能选错帖,尤其不能学习丑书,尤其现在的书法丑书名家的字帖。

学书法当以古碑帖学之,如果单纯为了提高写字的书写水平以现在字帖作为范本也未尝不可。

古字帖背景?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练习硬笔字是临写古人的字帖好还是今人的字帖好?注意什么?

练习硬笔字临写古人的字帖或是今人的字帖,各有各的好处,而且古今字帖各有所长,风格各异,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方便选择。

古人字帖是以毛笔字见长,字体混厚,苍劲有力,不过作为硬笔字来讲,由于书写工具不同,要想用硬笔写出比较混厚的字,有些难度。但如果掌握了古帖的字体的结构及特点,模仿得当,也可临帖,这就看个人的造化了。以我所见,硬笔临帖还是用今人的比较实用,找一些适合自己练字的帖子,去临写是比较好的选择。

不管用哪种临帖,都要坚持,勤写多练,根据自己的特点,写出自己的风格,字若其人,有时字体也反映出个的性格特点。

临写要掌握好字的架构,布局,用笔力度,风格等特点,坚持多练,定能写出比较好看的字。

学习篆书,有哪些不错的字帖值得推荐?

笔者在往期的文章中,一再倡导,初学书法,应首选篆书入手。虽然,“无篆隶不成书法”、“书不通篆,难以高古”等说法难免偏颇,但至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篆隶在书法中的重要性。

篆隶的笔法基础、线条质感,是任何书体都绕不过的存在。

而篆书的线条、结体,显然又比隶书简单的多。所以,遵循“由易到难、自简入繁”的原则,学习篆书,不能不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选择。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狭义上讲,大篆是指以《石鼓文》为代表的籀文;广义上讲,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其它春秋战国古文字。

小篆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新政“书同文”,具体措施就是颁行一种区别于既往的新书体,即小篆书体,取代纷乱的六国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云:

“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字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小篆均为刻石,有秦始皇28年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29年的《之罘刻石》、《东观刻石》;32年的《碣石刻石》;37年的《会稽刻石》。

只是,这些刻石现在存世的只有《琅琊刻石》,且由于年代久远而风化剥蚀,原石三面文字皆已不存。传世仅有秦二世补刻的残文13行拓本,共86字。

文字的统一,使书法艺术从战国晚期的纷乱颓丧回到了平正简质的道路,为后世书体规范与法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那么,我们学习篆书,应从哪种碑帖入手,篆书又有哪些碑帖可供学习呢?

首先,我们应首选小篆。

因为,大篆的率性而作,恣肆烂漫、稚拙扑茂的风格,从艺术角度来讲,更具有欣赏性。但是,因其规律性相对较弱,文字“纷乱”,并不适合篆书初学。

而小篆的线条单一,中锋用笔,藏头护尾,结体规律,空间均匀,左右对称等特点,规律性很强,符合“由易到难,自简入繁”的学习原则,且能够为以后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适合初学。

其次,先墨迹后碑刻。

我们知道,篆书相对于其它书体,其发展相对单一。秦篆是个高峰,其后代表性的也就是东汉的《袁安碑》和唐李阳冰的“玉箸篆”,但均是继承了秦篆的余绪,存世也均为碑刻拓本。其主要风格特点是装饰性强,而书写性弱。

直到清代,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书家,中兴篆书,以隶书的笔法入篆,更具书写性,使篆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所以,遵循“先墨迹后碑刻”的选帖原则,笔者建议,学习篆书,应从清篆选帖。

篆书选帖与其它书体的选帖一样,都应遵循“先墨迹后碑刻”的原则。

再次,首推吴让之。

邓石如虽为清篆的“开山鼻祖”,但其篆书也更为老辣,绵里藏针。而吴让之篆书在继承邓石如的基础之上,新开一路书风,其篆书更具书写性和观赏性,结体也更具规律性,书写更率性。简言之,更易学。

吴让之篆书,笔者首推《崔子玉座右铭》,同时,也可以通过临习王福庵的《说文部首》,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学习篆字识读。

第四,先“约取”后“博观”。

通过对吴让之篆书的学习,先“约取”,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博观”。邓石如、赵之谦、王福庵、吴大徵、杨沂孙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篆书的不错选择。

第五,上追。

喜欢装饰风格更强的篆书的朋友,可以上追秦篆,代表性的碑刻,上面已经讲到。或者可以临习李阳冰《三坟记》,汉篆《袁安碑》等。

对大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石鼓文》,在此笔者建议临写吴昌硕的《石鼓文》。

对金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临习周金文四种,包括《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以上是笔者就学习篆书的一些经验及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有任何问题,均可关注或留言。笔者将持续更文,探讨有关书法的方方面面,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谢谢赏阅!

第一张帖是谁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三希堂法帖》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集历代法书成就之大成的一部大型书法丛帖,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信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大内御藏乾隆御刻大学士梁诗正等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初年由乾隆帝敕令朝臣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乾隆帝喜好书法,遍习诸家,又倾力搜集前贤法书。明亡之后,许多宫室旧藏流于民间。清康熙后,多次下诏搜讨,至乾隆则愈加着意,致令历代名家墨宝多罗致宫廷。其最为珍贵者,当性流传近一千五百年的书圣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珣《伯远帖》。这几件稀世珍宝均被乾隆帝藏于故宫养心殿内,倍极宝爱。乾隆十二年,大学士梁诗正等受命编次内府所藏书家墨迹,乾隆帝钦命为“三希堂法帖”,其特谕亦刻于《三希堂法帖》卷首。

哪些隶书字帖比较好?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习隶书,建议临摹汉碑。具体临摹哪种风格的汉碑,我告诉你,已出土的汉碑有二百多种,碑碑都是经典之作,可选择的余地大的很啊!

不过,我还是要给你一个立场:现在的学书之人,都选择《乙瑛碑》、《礼器碑》、《石门颂》、《曹全碑》和《礼器碑》学,这个绝对没错。但是我觉得还是选择别人不学的碑帖(冷碑)学习为好。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在学以上的几个碑帖,都学,就“千人一面”了,还不和“千人千面”呢。

现在,我给题主推荐几个汉碑,供题主参考学习。

一是汉《封龙山颂》。二是汉《朝侯小子碑》。三是汉《肥致碑》。四是汉《华山碑》。五是汉《夏承碑》。六是汉代摩崖《西狭颂》和《石门颂》、《赵宽碑》、《张景造牛碑》。以上碑帖我都临摹过,都是响当当的汉隶佳作!题主不妨选择临摹之?

隶书很好学的。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蚕头雁尾(但须蚕无二设,雁不双飞),主笔突出,即可。逆入,就是通常说的“回锋”。回锋,可入纸回锋,也可空中回锋,但一定要有回锋的动作!

学习书法,碑帖是最好的老师。

临帖,要先工一帖,且要持之以恒,思想上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攻关的准备。学书法,半途而废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行!

记住: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隶书先不要碰之。学书法,一定要取法乎上!明白?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