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木字帖,一笔书指的是哪个字帖?

admin 练字心得 2023-05-23 0 林散木字帖一笔书指的是哪个字帖?

本文目录

  1. 练书法时字帖上的字都要记住吗?
  2. 为什么很多书法大师创作时要看字帖?
  3.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
  4. 只临摹字帖能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吗?
  5. 一笔书指的是哪个字帖?

练书法时字帖上的字都要记住吗?

练书法有的是注重体验过程,对字帖的精神意念和书写情感作同步体验,可以用这种方法泛临多种字帖,重过程不刻意去记字帖的字形,对书法创作有一定的作用。

另一种就是精临字帖,练书法都要记住,对创作技术方面而言,有很大作用,这一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创作所需风格因子的过程。

训练快速记忆的方法:

一,外书空。就是用指头在空中书写字形。熟记字形。

二,内书空。闭上眼睛,在心里书写。

三,字帖上的一行字,大约十几个,只用看十秒钟作快速记忆,训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双眼像照相似的,快速拍照,存在大脑内存里,然后提取影像背着写出来,再对照字帖检查不足之处,再临再背。

四,记住字帖的主要的,突出的,最生动的特征。如果不是初学,可几本字帖对比临摹,对把握、区分各种字帖的相承、相通、相异之处有帮助。

比如把王羲之《圣教序》、米芾的《方圆庵记》、苏东坡的行书《洞庭春色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这四本字帖作对比临摹,经过分析,就会得出以下结论:

宋代这几位大家的行书时代整体书风有尚意精神,注重个人情感意趣的发挥。他们都曾学过王羲之书法,也有王羲之书风的韵味。

(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黄庭坚书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周慧珺所说的:"长手长脚。″结构由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注重上下字的争让穿插。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和王羲之《圣教序》颇为相似。增大了笔画粗细对比,增加了字的险势。摇曳生姿,圆润华美。

(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局部。)

苏东坡的行书《洞庭春色赋》,横画细而竖画粗,左低右高,丰腴漫丽。有隶意。是其主要特征。

在背临字帖时,力求把该帖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那么就抓住了大感觉,背帖相对形似来说,更易写像。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为什么很多书法大师创作时要看字帖?

谢悟空邀!

写字十年,写字加创作二十年后,写出的作品就可以上墙了,否则不稳。当然,什么行业都出天才,十年、二十年就够了,不在此处所列。书法的稳,笔力之功、学问之功和经历之功的总和,它犹如身经百战的将军,台子上一站,不动声色,就是号令,千军万马响应。

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到了创作时,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时很痛苦,总有眼高手低的感觉,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不管创作书法到了何时,到了何种状态(入门、能品、妙品和神品),从所占的时间分配来看,应该是临摹字帖,至少要占七成,而真正属于自己创作的时间所占的时间很少,超不过三成。负责任的书家毕生如此,何况所谓的书法大师了,应该更严谨一些。

书家毕生临帖,但真正临遍各代真草隶篆者,而且循回往复多少次的,好的字帖临上七至八年属正常,但在创作时就不临帖了,因为默记于心。如此一边创作,一边还临帖,说明临帖基础不够,功夫还比较薄弱。如果是这样,应该返回重新学习,到了火候,功到自然成。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这可不一定,要看你在书法学习的哪个阶段。但书法的最终目标反而不是要和原帖一模一样,如果你写了一辈子书法,最后写得只能和原帖一样,那你是失败的。

学书法的初级阶段,尽量要写的跟字帖一样

学习书法临帖是必经之路,在初期的这个临帖过程,一定要尽量和原帖保持一致。

本人临摹的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最多也就六分像

林散木字帖,一笔书指的是哪个字帖?

初期临帖的目的是通过临摹字帖来学习古人的写字技巧,这其中包括了用笔和结字两个方面的知识。你用笔准确了才能写的和原帖点画一致,你点画的位置准确了才能把字的结构跟原帖一致。

如果你不能写的和原帖一致,那就失去了临摹的意义,那还学什么啊?这个阶段是入帖的阶段,在入帖的阶段就是要尽量写的一模一样。

学书法的中级阶段要出帖,取我所用

我们拿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临帖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启功先生初期学习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唐代写经小楷,这在他早期的一些遗稿中能看到。后来启功先生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用笔有点软弱,于是又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得其方峻。后来又学习柳公权的书法求其骨力和结体的遒媚。

启功先生临摹的《玄秘塔》

因此我们看到后来启功先生的临帖,特别是临摹的柳公权的《玄秘塔》,都是自己的风格,但是又有柳公权的味道,这个时候的临帖可能只有三分、四分像。因为,他只是取我所需。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临帖,在临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后就像是创作雕塑一样,不断地精心打磨,缺什么补什么。

学习书法的高级阶段,以我之笔写古人之意

到了学习书法的最后阶段,很多大书法家都还在临摹古人名家经典。这个时候的学习,是在用自己的书法风格来模拟古人的意境,把自己放在古人所处的环境,来感受古人在书法创作时的心境,但是书写的时候却是用自己的笔法。

八大山人的《兰亭序》

这个阶段的临摹其实已经属于创作性临摹了,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名家有很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最典型的就说八大山人临摹的《兰亭序》,如果不是看内容,估计你很难想象到这是《兰亭序》。

因此,学书法的初级阶段是要和字帖一模一样,而终极目标则是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能脱离古人的窠臼,那就只能被称作“书奴”了。

只临摹字帖能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吗?

能,而且要多临。临帖,你不可能百分百的相似,总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习惯。几个帖,不同风格的字,揉和一起,很容易出现自己的面貌。对待书法,我想引用毛泽东的一段语录: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书法并不是深不可测的,通过学习是掌握得了的;在学习临帖中,要细致,要一丝不苟,要认真对待。

一笔书指的是哪个字帖?

一笔书指书法中草书的一种,即今草中笔笔萦结,字字连缀、一笔连写叫一笔书。

一笔书,传为张芝始创,王献之发展其法,后经唐代张旭、怀素开拓出奔逸放纵的“一笔书”狂草,到宋代米芾率意的“一笔书”,至清代王铎创造独特的以立书轴形式表达壮观的“一笔书”,后林散之“一笔书”狂草的空灵动荡之风,书家发挥了高超的技法功力,溶入热烈的生命情感。

一笔书涉及的字帖有多个,以五铎的立轴条幅为最。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