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宋体字帖(宋体字的来源?)

admin 练字心得 2023-05-13 0 硬笔宋体字帖(宋体字的来源?)

本文目录

  1. 应该学谁的硬笔书法?有何推荐?
  2. 中学生应写楷书还是写仿宋体好啊?(练钢笔字)?
  3. 硬笔最好看的十种字体?
  4. 宋体粉笔字书写技巧?
  5. 宋体字的来源?

应该学谁的硬笔书法?有何推荐?

壹庸路过,荣幸作答,抛砖引玉,开门见山。

1.首先要搞清楚写好,不能说学谁的硬笔书法,只能说学谁的贴,因为贴是老师,书法则是自己的东西,没必要一定要学别人写的一模一样,最终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子。

2.我们需要明白,书法的学习是技术的学习,而书法的表达则是艺术的表达。所以,不管谁的贴都是学技术,这是核心,为什么说书法是自己的了,因为表达时是自己情感的表达。不信哭着这些兰亭序,或者酒意写写祭侄文稿。

3.我们需要明白,既然临习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学习技术,那我们就得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你选的字帖自己都不喜欢,学习不会有很高的兴趣,这就更不可能完全学到书法的技术。

附图为壹庸拙笔。

中学生应写楷书还是写仿宋体好啊?(练钢笔字)?

楷体

很少有练宋体的

因为楷体很正规而且写舒服看得很舒适想写好字就要练楷体

坚持练好的话是很好的

我以前就没有坚持楷体写出来是很好看的

硬笔最好看的十种字体?

比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等。

一是应用性强。在几种书法中,更适合日常需要的是楷书、行书,当然也有人用隶书或草书,而篆书一般很少用得到。行书在书写过程中,更加快速,也适合非常多的场合。比如会议、听课、学习等。

二是行书写出来会让人觉得很流畅,不同于楷书的一板一眼,更加有活力,也不同于隶书的柔软,更加立体而有骨架感,也不同于草书的随意,让人觉得认起来更容易。

宋体粉笔字书写技巧?

写粉笔字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笔,其位置贴近笔头,且三指虚握,呈斜卧式(与板面成45°~50°夹角)。

粉笔字属于硬笔字类,书写用笔要点如下:利用指力、腕力书写;书写时保持写速稳定、适当用力,写速快慢、用力大小决定点、画的大小和粗细;书写过程中,适时转动粉笔,使笔头保持圆弧状,以求得线条均匀。

用笔讲究提、按、行,但要求书写内力始终保持一致,笔笔到位。

宋体字的来源?

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体字,应当有二个源头。首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和世界其它文字的发生一样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早期的汉字是刻写在动物的骨片上和铸就在青铜器皿上,这便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而这之前,只有刻写符号和传说的记录,没有实物佐证了。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整体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从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来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这过程体现了人类追求简约明朗、均衡对称、整齐统一的程式化的总体趋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随即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书同文”的政令,将前各诸侯国的异笔繁杂的字体全部废除,改省大篆,设计了一种新的书体,并加以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小篆”。现在看来,这是秦始皇高瞻远瞩最为智慧的一举,因为通过武力只是在地域版图上统一了中国,而“书同文”的统一,实是在民族心理上、文化上统一了中华民族,使得中央帝国在秦以后,尽管战争不断也好,异族统治也好,分分合合也好,都只是朝代更迭而已,最后都融入了汉字的伟大旗帜下,繁衍发展、壮大。

硬笔宋体字帖(宋体字的来源?)

到了汉代,汉承秦制,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汉武帝雄才大略,东征西伐,不断扩大中央帝国的版图,为保边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这屯兵制使得中国文化在边疆迅速地传播和扎根。同样也对信息传播的质量、速度、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小篆又逐渐简化演变成为隶书,史称“隶变”。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小篆繁杂难写,有变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质原因是与中国人书写的工具毛笔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毛笔的书写形式把篆书的图画性进行了方正平直化的变革,使图画性质的汉字转向抽象化,并初步形成了构成汉字基本要素的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的笔划特点及方块字形的外形特征。

此外,那时的官吏有时需要快速拟写公文,书写隶书时有些笔画相互连起来,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草隶。另一方面,汉字也在向整齐方正、简约明朗的程式化方向变化,这就有了楷书。汉代已具备了中国书法中的真、草、隶、篆四种主要的书体了。

其次是第二个源头,雕版印刷术的出现。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结果,它最初体现在古玺、封泥印、铭文印章和印记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书籍产生和传播的需求加速了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普及。

雕版印刷是将文章反字阳刻或阴刻于特制的木版上,然后用墨、纸进行拓印,这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于唐代或更早。那时的工匠们以唐代三大书法家的楷书为临刻原本,最初是临刻,日后渐渐地加入了工匠们自己的智慧,并结合刻刀和木版材质的特点,使书法字体更加规范化,更易于刻写。

早期的雕版印刷的刻写字体,常由书法家书写楷书后由刻工们直接反拓后临刻,刻工们对书法家十分敬重,所刻字体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书法家的特点。因此,也有着浓厚的正楷书法味道。这种字就是今天我们称之为“仿宋体”的前身,也是“宋体字”前身。因之,宋体字的演变过程是通过雕版印刷技术从书法正楷到仿宋体再到宋体。但为什么产生于唐宋先于宋体字的仿宋体,会叫仿宋呢?原来这是我国进入铅活字印刷时的事情。1916年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丁辅之和丁善之两兄弟参考北宋古刻善本仿写制作的,当时命名为“聚珍仿宋”。之后,上海华丰制模铸字所、百宋铸字印刷厂都有多种仿宋体面世。今天,仿宋体已成为我国的硬笔正字。

雕版印刷术到了二宋时期,由于当时社会安定祥和,经济发展迅速,政治开明,平民百姓亦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社会读书风气日盛,官民皆有藏书的习惯,甚至连农村中一些小康殷实的家庭也藏书千卷。雕版印刷的刻书机构更是遍布城乡,宋朝三百多年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其技术也影响了东瀛诸国,更是启迪了欧陆。

由于社会对书籍的需求的增长,刻工又必须更快、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总结了一套快速刻字的方法,在摹写楷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刻刀的特点,对楷书进行改造加工,在用最少的刀功条件下,刻写出楷书的待征,这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称之为的宋体字。宋体字发生于唐宋,但成熟于明,所以在东邻日本称之为“明朝体”。

雕版刻工在摹写唐代楷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汉字程式化的伟大任务,为现代汉字印刷字体的规范化发展铺就了一条坦途。可以说,宋体字上承中国书法的精髓,下启汉字规范化,程式化的先声,并把汉字的传播速度一下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

宋体字的两个源头流向一处,汇聚一起形成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是与中国书法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书法楷书的终端释义。它非常巧妙地、合理地把中国书法楷书的本质特征用刻刀及传统印刷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并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