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正楷书临摹练字本?硬笔正楷谁的字最好?

字帖正楷书临摹练字本?硬笔正楷谁的字最好?

本文目录

  1. 临摹钢笔楷书字帖怎么样?
  2. 临摹字体很像字帖原体,算不算学习书法已经成功?
  3. 硬笔正楷谁的字最好?
  4. 字帖练字一般要练多久?
  5. 练硬笔楷书选谁的字帖好?

临摹钢笔楷书字帖怎么样?

小时候被逼练过多年字,但是一直写的不好,但凡遇到字写的好的人都会请教一番,得出的结论如下:

(以下回答,以硬笔书法为主,毛笔为辅)

0、写一手好字,天赋很重要。见过很多让人有挫折感的人。

1、一定要临摹,且先摹,后临。

2、没有摹过,直接临练出来的字,多数有形无神,有肉无骨。同时这样进步缓慢,而且写的字没有定型,容易慢慢的就写走形了,而不自知。尤其练字断断续续的情况,很容易回到原点。

3、临摹的重点,在于记住字的笔序。一个字的笔画顺序决定了美感。

最后说一下,我自身经历的最高效的练字方法:

1、找一本楷书的单字字帖,照着写一写,这个不是临摹,只是记住笔画顺序。

2、找一本散文字帖,或者心灵鸡汤类的整篇字帖,用薄纸整篇的摹。

这一步很重要,很多人的用单字贴练过后,写的字还是很丑,就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理不好单个字与整个篇幅的大小间距结构问题,最后单个字都很好,但是整篇却歪七竖八,那看的要死。而平时,除了签名外大多数都是整篇的文字,一定要一开始就把整体排列规则通过摹写的过程养成习惯,这个时候,哪怕字摹写的不像也不怕,只要注意写字的笔序和整体的平整就好。

(题外话,字写的好不好看,本身也是美术范畴。而整篇摹写也符合美术练习规律,就是先定大型,在刻画细节。)

3、第2步完成后,其实在外人看来,你的字应该就不错了。但是这个时候其实在书法领域应该是才入门。接下来整篇摹写过程完成后,开始整篇临写。这个过程就在于揣摩,如何能够临的像。不仅是整个字与字,还有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然后如果发现哪个字,总不像,就单独反复摹写几遍,然后再临写。只到可以摹写的程度,基本上硬笔到这个范畴就差不多了。

4、如果还想更上一层楼,建议开始研究毛笔,方法差不多,只是对单字的练习要更多。

5、最后这点事最重要的,就是练字绝对要持之以恒,就算你完成了以上步骤,但是每天还是要抽出时间写一写,练一练,这样才能保持。不然书法就如逆水行舟,会慢慢退步。我有一个好友就是如此,很有天赋的人,据说就是初中暑假练过几个月,在区里比赛就得了奖,但是现在天天电脑,在看他的字,跟没练没区别了。

临摹字体很像字帖原体,算不算学习书法已经成功?

临帖是个传承千百年书法人的积累和经验的过程边临边思考体会古人的笔法和技法及构成作品的各种要素。,赵孟頫说: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临帖是学书者,是学习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基础,临帖不是说临到形似就行,要能临到神似,才算接触到了帖和书者的精神,为脱帖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帖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全面而深入的继承。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但离成为一个书法家的标准还行遥远,比如婴儿学步,等于你只会走了,离奔跑和走出自己特色之路还为时尚早,书法作品要既要有传承更要有发展,会临帖只是你学了古人的,一幅作品不光有传承,更要有自已的情感和精神面貌呈现,别人能从你的作品体会到你的情感才算是一幅好的作品,望继续努力进取,共勉

硬笔正楷谁的字最好?

此人便是前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姜东舒,姜东舒(1923——2008),山东乳山人,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却低调到尘埃中的大书法家。

姜东舒虽然是硬笔书法家协会会长,但其毛笔字也非常了得,他的毛笔书法楷、行、篆、隶、草都有不俗功力,尤其以魏碑底蕴深厚的楷书最为见长,而姜东舒最大的成就就是将毛笔书法与硬笔书法融汇到一起,为我国书坛一绝。

字帖练字一般要练多久?

字帖练习字一般要练多久,这个问题不能算是问题,字帖练习字没有时间来限制时间的问题,我们有一句固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练习字帖也是一样,需要孜孜不倦的练习,哪怕已经熟练掌握了字帖练习的内容,还是需要每天的写每天的练,同练功夫一样需要拳不离手。

练硬笔楷书选谁的字帖好?

田英章的不错,虽说很多人都在批判田英章,但是他的正楷是非常好的。只是有个bug,练久了容易往田楷里面套,不容易走出坑,建议练习三个月就好了。

荆霄鹏的也不错,荆霄鹏是田英章的弟子,学习的都是欧阳询的书法,他们的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样也推荐他。

吴玉生老师的这个我没有练习过,所以我不知道。但是他的行楷书法非常好,他的行楷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目前最好的行楷书法之一。特别是他的《硬笔行书红楼梦诗词》更是一绝,里面的字体生动灵活,要练新卡的话,我强烈推荐这一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