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字帖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写错的书法参赛作品变成原来的模样?)

本文目录

  1. 书法家是写出来的吗?
  2. 庞中华的硬笔字好吗?
  3. 硬笔字可以写得多好?
  4.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写错的书法参赛作品变成原来的模样?
  5.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书法家是写出来的吗?

书法家是写出来!

书法家从聪明智慧中来。

书法家从失败中来。

书法家从骂声中来。

书法家从地位中来。

书法家从金钱中来。

书法家从机缘中来。

书法家从文化世家中来。

书法家从天才中来。

书法家从四面八方,

每一个地方中来。

书法是春天的田野,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没有标准,没有尺寸,没有界线。

书法是长跑,看谁在历史的长河中,行驶的最久,留在什么地方,观赏的人有多少,史历是判官。

庞中华的硬笔字好吗?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认为庞老师的字比较规整,易学,许多70.80后都练过他的字,艺术这东西,自己认为可以的,就是好的,就有兴趣去学,去练。

硬笔字可以写得多好?

硬笔书法脱胎于毛笔书法,但由于书写工具的变迁,二者却沿着不同方向在发展。

书法本来产生于实用的书写,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性而逐渐发展成一门实用的艺术。

但如今,硬笔逐渐取代毛笔,毛笔书法终将成为一门脱离实用的纯粹的艺术,与此同时,只要汉字还存在,硬笔书法也将存在。

相较于毛笔,硬笔的弱点在笔法,它的笔头是坚硬的,写不出粗细变化的线条,例如写颜体,硬笔只能写出其形状,却写不出其肥壮。

但硬笔的优势在结构,在线条的匀称与刚劲,所以硬笔应在这方面下功夫。

参赛字帖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写错的书法参赛作品变成原来的模样?)

当代的硬笔书坛,可谓百花齐放,书法高手层出不穷,老一辈的有赵彦良、司马武当、张秀等,年轻一辈的有刘青春、欧阳荷庚、黄文泉等,他们的书法,代表了不同的书法风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写错的书法参赛作品变成原来的模样?

好像历史上几个知名品牌的行书字帖都是草稿,可是后人想超越都没有办法的。错了,改改,让错误绽放光芒吧??

谭延闿怎么临帖的?

俗话说:善书者无一日不临池。可见临帖不仅仅是一门基本功,更是书法家以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日常习惯。看古代大书法家,无论名气多大、润笔多贵,都要每天像小学生一样,老老实实进行临帖,如谭延闿临麻姑坛、何绍基临石门颂,都是一辈子临几百遍,至死方休。

反观今天,有多少所谓的大师、空头书法家、扛着一堆头衔的伪学者,一开口就是某某公司、某某领导、某某集团、某某国家收藏了自己的作品,自己哪幅字卖8万多,哪幅字获过什么奖,写起字来,飞舞龙蛇、墨汁四溅、如鬼画符。特别是顶着一些头衔为:什么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院长之类的大师,笔下的字,白天能吓人,晚上能镇妖。遇到这些人,千万别跟他们提临帖,他们早戒了。

在书法界这么多年,我发现了书法界的“两个凡是”:凡是名片上印着书法家的,写的字都不能看;凡是写的字能看的,一般都不自称书法家。

作为一名古文字学研究者和颜体书法爱好者,我回忆自己的学书历程。从四岁启蒙后,就受家庭影响,临习《玄秘塔》。颜真卿的《勤礼碑》我从六岁开练,没有认真统计过,可能通临过一百三十多遍,每年都要通临三四遍,至于单字练习,那自然而然是茶余饭后的一种习惯了。这些年来,以勤礼碑为主,以多宝塔、东方朔、麻姑山、中兴颂、颜家庙、臧怀恪、郭虚己、宋文贞、元次山、离堆记等碑为辅助,将颜真卿传世的所有碑帖全部临摹学习完毕。这几天,正在整理颜真卿传世的所有碑帖目录,其中有几块从未发表过的颜楷碑拓,是某世族大家传家之物,我整理完毕之后,也想逐步发表,公诸于世。

这些年来,我自知资质愚钝,始终没有让社会(主要是“主流”书法界)认可,更没有“得法”,天资二字,始终是高悬在我心头的一把尖刀,不时感受到疼痛。不过,作为一名“三无”书法爱好者,把字写整齐,不去追求什么名头,也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注“三无”:无参赛获奖记录、无协会会员身份、无名人名家推荐。

下面,分享一下2017年新临《勤礼碑》的心得。

裁纸!一定要裁好纸张,裁纸的好处,在于能够让自己,对笔墨纸砚产生敬畏之心。需知一纸一墨,来之不易,要珍惜自己使用的每一张纸、每一滴墨。不浪费、不戏耍!

打格!我坚持打格临帖。虽然非常繁琐,但是好处是:能够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在打格的过程中,思考今天要临字帖的特点和文字摆布。

印帖头。自己用软木刻了一个贴头。使用了自己家族的斋号:王水镜堂。这个堂号,从清末到今天由我使用,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主张,不要随意给自己起那些奇怪的斋号,什么某某堂主、某某主人、某某女史、某某山人。如果不是家族有这个堂号传承,我会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父母给予子女最好的礼物!

打开字帖,准备读帖。勤礼碑临习了三十年,每日至少百字。其实原碑上每个字的结构,都如同电影胶片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西安碑林的原石上,那个地方有个划痕,那个地方有个麻坑,也基本能够做到了如指掌,这些划痕和麻坑是鉴定原拓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仍然坚持每次临帖要读帖。好处在于:开卷有益,温故知新。每次读帖都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动笔开写。一旦动笔,建议就不要再看帖了。书法这个艺术,讲究一个连贯,一气呵成,才有流畅的感觉,如果看一笔写一笔,看一个字写一个字,整体画面就会有割裂感。古人讲,状如算子。上字和下字,如果没有内在的连带关系,那么通篇作品就不会在精神内涵上具有逻辑关系。楷书如此,行草书更甚之。

不要完全忠实于原帖!也就是说,不要迷信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也会有败笔。如蓬字,原帖上字号过大,那么临写时,就要缩小一点。否则就会把字写到格外。又比如长字,感觉原题上下面的人部分,写的有些生硬,我在临写时做了改动,把人字的头,与上面的长横写的交叉起来,增加这个字的稳定性和笔画之间的关系,使笔画成为一个整体。

增加笔法趣味!古人书论中说:法为书骨,变为书筋。书法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原帖中三个小虫的笔法写的基本一致。在临习时,可以加以适当修改,加入圆折、方折、暗过等小技巧,增加笔画的趣味性和灵活度。

今天这一页临帖写完了。整体看,还是基本忠实于原作。

加盖印章。

新乐县王昭迈

每临一遍,不要随意丢弃,装订起来,时常翻看,检查临写中的败笔和问题。下次临写时,多加注意。相当于我们上学时的“错题本”。

【作者简介】王昭迈,1983年生,河北新乐人,2010年出版《东周货币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