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本文目录

  1. 我是一名书法老师,怎么教练字最有效果?
  2.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3. 如何练习钢笔字,有什么技巧和方法?
  4.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50字?
  5. 王献之书法的发展轨迹是什么样的?

我是一名书法老师,怎么教练字最有效果?

你好!我来说点我手术之前,教我的学生学书法的一点体会。

问题是你的问题是教学龄前的小孩子学书法,还是教在校学生学书法,如果是在校,是小学还是初中……。是毛笔还是钢笔没说。我不清楚,还好反正是写字,大慨地说说也还可以,仅供参考。不明白的或不当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头条平头,继续讨论。

一是目的要明确。为什么要学书法。学书法是为掌握方法,使字写的既快又漂亮(美观)。目的明确,才能持之以恒。注意掌握方法是目的,不要受其它的诱惑所干扰。见异思迁,就会前功尽弃。

二是方法要正确。从执笔,姿势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细微处见精神。学书法,入门在临摹。有些人认为临摹是虚费精力、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其实不然,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入门途径。怎么起笔?怎么行笔?怎么收笔?怎么结构……?

只有学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学?老师教?老师怎么教?教临摹。用临摹的钥匙打开书法的大门……。所以说,临摹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必不可少。

关于临摹,我在我的主页中其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及,为方便阅读,我复制粘贴到这里。

临是照着字帖来写,摹是将字双勾下来,在字的轮廓内填写,又称“描红”。所以说临帖容易学到用笔,摹帖容易学到结构。临摹学习看上去慢,其实并不是的。在这样的方法中,可以学到用笔,学到结构。

由于是在轮廓中填写,笔毫平铺,运行都是在界内来完成的,都是在规矩中完成的,前人说这样可“节制其手”,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容易接近“古人”。就像是被搀扶着学走路,又好像是有“古人”在指引着入门前行的道路,这样也就容易会走了,也就少走或是不走弯路了……。这实际上是慢中求快。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在临摹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落笔生根、落笔无悔”中怡情养性;在“心正笔正”中陶冶情操;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养成细心;在“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中累积笔力;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培养耐心;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锻炼毅力;在“眼高手低,手高眼低”中提高兴赏水平;在“笔成冢、砚成臼”中练就功夫,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坚定信心……。

三是练习书法要定时定量。练习书法,要定时定量。笔头子要天天磨,我与帖才能一天一天地靠近;一天不磨,我与帖就会疏远一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就叫做有日积月累,才有日新月异。

四是多看,多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在交流中学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

当然,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方法要灵活,要善于总结和规划,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将书法教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

欢迎欣赏、点评、交流!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本人必删。)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也对书法十分感兴趣。

王羲之为了考验自己的儿子是否是练书法的胚子,在王献之聚精会神的写字时,悄无声息的走到王献之的身后,伸手用力的抽离王献之手中的毛笔,只见毛笔仍旧纹丝不动的紧握在王献之的手里。眼见儿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握笔劲道,王羲之为此高兴不已,称赞王献之将来也会是个书法大家。

王献之听完老爹的夸赞后,不免有些飘飘然。在十来岁时,就迫不及待的问王羲之,说道:我的字再练个两三年应该就差不多了吧?王羲之为了让儿子不因骄傲自满而荒废了天赋,只是摇头不语。王献之见老爹默不作声,急着又问道:“那五年?”王羲之听完后,手指着院子里的18个大水缸,说道:“你要把这18个水缸的水都给写尽了,字才算凑合。”王献之听后才知道,原来自己离书法家还差18个大水缸,这才静下浮躁的心,刻苦练字。

五年后,王献之将自己这些年练习积累的字又拿给王羲之指导,其实王献之这时候的书法已经足够完美了,可在“书圣”老爹面前还是不值一提。面对王献之的作品,王羲之还是觉得美中不足,在看到一个“大”字时才提笔在大下面加一个点,成了“太”字。王献之自我感觉良好,又拿着书法去给母亲看,他的母亲观摩了很久,看到这个“太”字时,才说:你呀,练习了这么久,只有这下面的这个点写的像你爹。

曾经颇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王献之感到十分羞愧,原来自己的字离老爹还有这么大的距离。从此王献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于书房。直到将18个大水缸里的水全用尽了,其书法水平这才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正因为王献之的不懈努力,终成为与老爹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大家,被世人称为小圣。

如何练习钢笔字,有什么技巧和方法?

俗话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见字如见人。

古人对练字也有严格的要求,简单的一点,一横等都有一定的位置,并对字体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写字也是一种艺术品,好的字不但可以欣赏,还可以收藏,古代名人的字画到现在也成宝物,价值不菲。

说明写好字的重要性,提到的如何练好钢笔字,首先一点是要有一个规范的握笔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前题。其次是确定好喜欢的字体。目前有好多好的钢笔字贴,只要选中你喜欢的,容易临摹的字贴,就要持之一恆。只要坚持练习,不断提高练习的兴趣,就一定会如愿一赏,也一定会练出一手好字的。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50字?

王羲之从他幼年的时候就十分喜爱书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专研,终于成为书圣。

他小时候十二岁的时候发现父亲手中有本《笔论》,于是悄悄拿来细读,父亲担心会将家传泄露出来,王羲之就跪在父亲身旁,再三请求,终于让父亲同意。

他平时经常是边走路边在自己衣服上用手比划,时间一长,连衣服都划破了。

还有王羲之练习写字到了忘我的境界,经常忘记吃饭一事,家人催促下,他就不知不觉地将馒头沾上墨汁,浑然不知嘴巴已经全黑了。

王献之书法的发展轨迹是什么样的?

王献之自幼聪颖过人,在父亲王羲之口传手授之下,书法进步很快。他不满足于父亲一家之书风,转学张芝草书。由于他的审美跟父亲不一样,认为父亲字体呆板,曾劝其父改体未果。于是他在父亲内擫的笔法上反其道而行之,创外拓笔法。并将行书、草书揉合在一起,且连绵不断。后世称为"破体书"。破体一词在徐浩《书论》中出现,意思是介于行、草之间为多体兼容式的书体。

由于唐大宗的偏好,推王羲之至书圣地位,至使王献之书作从《宣和书谱》收录的80余件,逐渐消失,至今仅存7件。学王献之的人数也远不及学王羲之的人数,学献之破体书而有成就者,仅张旭、怀素、米芾、王铎等寥寥数人。破体书的称谓也被代之以行草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