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帖字帖?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admin 练字模板 2023-06-06 0

如何系统全面的临学《曹全碑》呢?

谢谢邀请!《曹全碑》是属于技法型汉碑。娓曹全牌》的特点是笔画娓婉缠锦,雅致内敛。柔中有刚,变化多端,和《张迁碑》的方正朴实截然相反。

要学临《曹全碑》必须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治学态度,并把握以下几点:一汪意结构和诣,走笔流畅。二刚柔相济,匀称有致,三舒展奔放,笔画美观。

曹全碑帖字帖?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为什么好多书法班教授毛笔字多选择《曹全碑》?

谢谢邀请!为什书法培训班教授毛笔字多从《曹全碑》入手?我大致总结以下两点。

一、《曹全碑》的艺术价值

《曹全碑》是汉碑当中保存比较完整、字迹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曹全碑》结体秀美,飘逸飞动,遒丽且紧密。用笔以圆笔为主,行笔自然清新,波磔之处更是提按分明。虽有不少人说《曹全碑》秀美过之,貌美似女郎,但细看每一笔,却都能做到沉着且又飘逸。

二、碑字比如较多,且风格统一。碑文清晰,易于学习。

汉隶碑刻蔚为壮观,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有很大一部分,碑身残缺,字迹模糊,初学者更是无从下手。《曹全碑》笔画看似简单,但法度严谨。它不像《礼器碑》那么瘦硬(难于书写易抛筋露骨)挺劲,也没有《张迁碑》那种古拙沉雄(难掌握易流于肥痴)。书法的练习是一个从简入深的一个过程,对于《曹全碑》作为入门的教材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隶书主攻哪个碑帖好?

您好!我是海悠阁主人,很高兴回答您的“隶书主攻哪个碑帖好?”这个问题!

您说您初学书法才三个月左右,能临到这种程度,挺好的了。

不过您临的这三个碑,都不太适合初学隶书临摹。初学既不适合临曹全碑、张迁碑,也不适合临礼器碑。我建议您先临《乙瑛碑》。

等通过临摹《乙瑛碑》,初步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后,再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喜好选择一本主攻帖。到时候看看您是喜欢《史晨碑》、《礼器碑》等工稳端庄一类的碑,还是喜欢《张迁碑》《西狭颂》等方劲古朴一类的,或者是喜欢《曹全碑》、《孔宙碑》等秀丽飘逸一类的……

《乙瑛碑》

初学隶书不太适合临《曹全碑》和《张迁碑》的原因呢我在另一篇回答里已经回答过。

《曹全碑》过于秀美,初学者最好不学风格太明显的碑帖,容易形成习气,写得俗气浮滑;《张迁碑》属于古拙一类的隶书,风格也是太强烈,初学者很难把握,通篇以方笔为主,很容易写得刀劈斧凿的,笔法难求。详情请移步了解哈,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曹全碑》

《张迁碑》

我再补充说明一下,初学隶书为什么也不适合临《礼器碑》。

《礼器碑》立于东汉永寿二年(156年),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名《鲁相韩敕复颜氏繇发碑》、《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修孔庙器表》等。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博物馆。

碑高二百三十四厘米,宽一百零五厘米。碑阳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碑阴三列,每列十七行,左侧三列,每列四行;右侧四列,每列四行。碑文记载韩敕修造孔庙、制造礼器的事迹,碑阴及两侧刻着当时立碑吏民所捐钱数。

《礼器碑》字口清晰,锋芒毕露,而且潇洒飘逸,纵横跌宕,瘦劲如铁,变化若龙,称得上隶书中的奇葩,所以历来备受书家的好评。

《礼器碑》

明郭宗昌《金石史》称赞《礼器碑》∶

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

清杨守敬也称赞说∶

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也;《君景》、《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

可见,如此潇洒飘逸,纵横跌宕,瘦劲如铁,变化若龙的《礼器碑》,既以性情取胜,又以行质取胜,难度很大,并不适合初学。

建议您先临《乙瑛碑》。

我在之前答过的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的回答中说这样总结过过《乙瑛碑》的特点:结体方整、法度严谨、骨rou停匀、用笔方圆兼备,平正秀逸、富素朴的意趣;《乙瑛碑》结体规范,碑文里面几乎没有俗体字和通假字。《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走横式。

清代方朔《枕经金石跋》里曾经说:

(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王篛林太史谓雄古,翁覃溪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您如果临摹《乙瑛碑》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名家临摹的。何绍基、吴让之、林散之、沈尹默等这些著名书法家都临摹过《乙瑛碑》。

何绍基临摹的《乙瑛碑》

吴让之临摹的《乙瑛碑》

另外,看了您临摹的这几个隶书的碑帖,我给您3点临摹隶书的建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1、多锤炼点画的质量。隶书重涩行,点画要有内涵,不浮滑,不只要重视起笔和收笔,还需求中实。林散之先生评论现代人的书法时说过:

现代人有四病,尖、扁、浮、滑。

这些弊病我们都要想办法避免。

林先生还说过年轻人学书法,“首先是方法要对,方向要对”,即使开始字写得不好,那只是功夫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提高的。

林散之临摹的《乙瑛碑》

02多研究研究笔势。

蔡邕《九势》中云: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想起这句话我顺便说一句,您的很多起笔都有问题,没有藏住。

有形必有势,先用陆俨少先生的话理解笔势的话比较简单:第2笔跟上第1笔,第3笔跟上第2笔。通过训练,可以写出笔断意连的感觉,因形赋势,再因势赋形,写出大小、轻重、缓急的变化,即写出力量感、运动感以及节奏感来……

您现在临的很多点画有各自为政的感觉,结构有一些也是散的。

沈尹默临摹的《乙瑛碑》

03最好研究一下所临的碑帖的内容,看看碑帖中讲的是什么意思,认识帖中的字是最基本的,否则就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比如您临的《礼器碑》中的“漢”字,右边是一个“波”,您却给临断开了。我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字,才分得清哪些是字的笔画,哪些是碑帖漫漶的地方了哈。

提问书友临摹的《礼器碑》

当把《乙瑛碑》临到一定的阶段,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喜好,选择一个“来电”的碑帖。就像寻找另一半一样,看着真喜欢、有感觉才行。

结语:您临的《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这三个碑都不太适合初学隶书临摹,建议您先临摹骨rou停匀、法度严谨的《乙瑛碑》,等掌握了隶书的基本写法以后,再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隶书碑帖主攻不迟。

如果您喜欢工稳端庄一类的,可以选择《史晨碑》、《礼器碑》等碑;如果喜欢方劲古朴一类的,可以选择《张迁碑》《西狭颂》等;或者喜欢秀丽飘逸一类的,可以选择《曹全碑》、《孔宙碑》等……

初学书法,隶书选《曹全碑》还是《张迁碑》?

初学最好选《曹全碑》。此碑也是传世的东汉隶书重要碑刻,隶法纯正,是宜于初学的范本。

(来楚生临曹全碑)

通过初步的学习,可掌握汉隶结字点画的基本特点,以“节度其手"。在临写有一定基础后,可以再学方正雄强的《张迁碑》或者《礼器碑》,以增强笔力,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学比较好?

因为汉隶碑刻。相对来说,分为秀丽纵逸和方峻拙茂两大类。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曹全碑》以端庄优雅,秀丽洒脱的笔法而著称。属于平正规矩一路,

此碑秀润之中内含筋骨,有篆书中锋用笔之意,其结体收放疏密关系对比强烈。因字变化,一任自然,用笔爽朗之中见浑圆。

而《张迁碑》"方古中有倔强气”。虽然是方峻茂朴风格的代表。然而可以归入外方正实险绝一路。

其外形方正拙朴。实际内秀灵动,笔法结体欹侧险绝,错落多变,拙中寓巧,外实中虚,用笔以方为主,然而方中寓圆,用笔含蓄。

加上由于《张迁碑》刻工草率、笔意不甚明显,临习者要透过斧凿之迹和斑驳之貌洞窥古人用笔走势,没有一定的临写基础,对于初学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往往结字得其方峻,却失其灵动,用笔过于僵直,却有生硬乏韵之病。

再从难易和辨识度来说,由于保存较好,《曹全碑》碑帖笔迹清晰可见,可以较快入手的特点,这对于没有书法基础,又想快速入门的人来说,学习效果明显,可以激发学习书法的自信心。

从笔法结构的变化来说,《张迁碑》不仅对于初学者,即使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是一块顽皮又难啃硬骨头,自古称《张迁碑》为"汉碑之极",可见无论其笔法多变,还是结体取势复杂多样。都是堪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使人难以在较短时期内掌握其运笔技巧和规律。

(梁启超临张迁碑)

再说说一下学习《曹全》应注意的问题。一般认为《曹全碑》外柔内刚,如无一定基础,很容易学到了柔媚而把握不住内刚,用笔熟而无骨,意态媚而流俗,当纵时放不开,当敛时收不住,用笔流于柔弱,此种弊病,要深以为戒。

所以初学曹全碑是好的选择,待笔法结构有一定基础,摸到了汉隶书写规律。最好再转而学习《张迁碑》或《礼器碑》,用张迁碑的拙朴,雄强,内敛,弥补曹全碑秀媚,委婉的精致,可以说是珠联璧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的好方法。

谁的书法适合写大字?

大字并不是小字的简单放大,因而书法史上并不是每一位书法家的字,适合写成大字。

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字都不适合放得过大。王字是以纤细硬瘦为特点的,放大后就显得过于“骨感”,不够“丰满”。

同样道理,褚遂良的字更加不适合放大,褚字更瘦更媚。而赵佶的瘦金体更是瘦到极致。总之,硬瘦一路不适合写大字榜书。

一般而言,小字不宜简单放大,但颜体是个例外,它既能缩小写成蝇头小楷,又能放大成大字榜书,因为其笔画粗壮,血肉丰腴。

隶书中的绝大部分书法,都适合写大字,只是个人认为《曹全碑》《石门颂》等不宜放得过大,否则失其秀丽。

从书法发展史来看,明代以前的书法都是小作品,巨幅长轴出现于明中期。

从这一点来说,明中期以后的书家,其字大多适合写大字榜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台阁体”也好,清代的“馆阁体”也罢,虽说艺术水准不高,但写榜书却倒是很适合,因其工整、端正,“镇得住场子”。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