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练字字帖楷书图片(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楷书?)

本文目录

  1.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楷书?
  2. 练硬笔楷书选谁的字帖好?
  3. 有哪些钢笔行书字帖比较经典?
  4. 喜欢行书应该学习谁的字帖?需要先练习楷书吗,为什么?
  5. 始终写不好字,硬笔书法名家能否指点一二?

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楷书?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全诗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练硬笔楷书选谁的字帖好?

田英章的不错,虽说很多人都在批判田英章,但是他的正楷是非常好的。只是有个bug,练久了容易往田楷里面套,不容易走出坑,建议练习三个月就好了。

荆霄鹏的也不错,荆霄鹏是田英章的弟子,学习的都是欧阳询的书法,他们的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同样也推荐他。

吴玉生老师的这个我没有练习过,所以我不知道。但是他的行楷书法非常好,他的行楷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目前最好的行楷书法之一。特别是他的《硬笔行书红楼梦诗词》更是一绝,里面的字体生动灵活,要练新卡的话,我强烈推荐这一套。

有哪些钢笔行书字帖比较经典?

古诗练字字帖楷书图片(李白乘舟将欲行全诗楷书?)

书法名家骆恒光先生的钢笔行书字帖比较经典。

骆恒光先生是渐江诸暨人,曾跟陆维钊先生研习古典诗文、书法和书论。学书从《兰亭序》和《圣教序》入手,然后遍临历代其它名家碑帖。以行草为主,劲健秀逸。

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理论部部长。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骆恒光先生谈硬笔书法

他说钢笔书法不同于毛笔书法之处是:"毛笔书法以用笔为上,结体次之,钢笔书法以结体为上,用笔次之。钢笔书法不是一点也不讲用笔,只是用笔变化之处太细微,几乎让人看不出来,结体的变化却很普遍,很明显。因此,我们研究钢笔书法,主要研究结体的变化。″

骆恒光先生谈硬笔行书的特点

一,笔画简略。

二,以转代折。

三,牵丝映带。

四,替代笔画。

五,强调对比。

六,增减钩挑。

喜欢行书应该学习谁的字帖?需要先练习楷书吗,为什么?

抱庸当初未经楷书系统习练而直奔行书,就是被行书的洒脱俊朗给迷醉了。王羲之以一篇《兰亭序》冠绝今古折服天下,享誉书圣之名,不是没有道理的。行书虽不能算书法正宗,但在书法领域的地位亦是举足重轻,因此晋代以来长盛不衰、风靡千年。

行书名家很多,像二王、赵孟頫、宋四家、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等等,哪一个学好了学出来了,你都会成成为了不得的人物。

要说从历代各位行书大手中选择一个来重点学习,究竟哪个最好很难说,各有所长、各具千秋。个人认为二王笔法最见风骨,赵孟頫文征明步其后尘,赵的偏于峻,文的偏于圆。宋四家与董王更随于形而重于意。可以根据不同的书家特点和个人兴趣偏好,有针对的选择。

受个人水平能力的制约,我个人更重于形而上,或者说是笔法中透析的风骨,对“宋意”之深尚难参透,也不太有兴趣。因此,我最先临写的是二王,主要是王羲之;而后是赵孟頫,文徵明,王伯远,祝允明,今人的临过一段启功老师的字。会觉自己的字稍拘谨,筋骨打不开,又看了一些魏碑。

无论是赵文董王,还是宋四大家,至今天下行书脱不了二王的粉底,即便有风格上的拓展开新,也都是形意上的舒展与变通,万变而未离其宗。因此初学行书之人,我的建议还是应该寻根溯源,原滋原味地取法祖宗。王羲之王献之的名帖传世虽不算太多,但基本囊括了常用的汉字,够啃的。如果悟性好,尚不能解渴,可以看看文徵明。对二王笔法的传继融塑,我认为最好的就是王伯远和文征明,文征明的行书比赵孟頫更耐看、也更圆润稳健。

我没的贬抑董王的意识,形与意的确是不同风格的美,但在习练的顺序上,要先形而后意,结字风格都没出来,就去琢磨书法的意,我觉得这就无异于自入巢窠、误入歧途。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始终写不好字,硬笔书法名家能否指点一二?

谢谢朋友的邀请。抱庸也是学书之人,并非名家,针对题主的附图,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总体印象:临过碑帖,点画线条的概念比较明晰,结字差强人意,这字还有救。

主要问题:粗略梳理了一下,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线条尚缺乏力度与质感。很平,平铺直叙,线条本身的力量偏弱,有些点画甚至拘谨到犹豫的地步。用笔能力仍需要加强,字写得还不够多。

②结构松散。碑体虽粗犷奔放,但结构仍旧十分严密,有开则有阖,有放必有收,正欹相谐,结字浑然一体。题主这字,就没有处理好这层关系。

③临摩不深不透。歌词大意有了,线条与结字是能看到临摹痕迹的,但临摹的功力火候还有较大的差距。临摹的量就不够,对技法技巧的理解也必然是流于表面的。

几点建议:

一是临摹的功课仍需加强。理性分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原帖中对照找差距,临深写熟了,许多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初临务求其精深,技巧、道理、规律都放在原帖之中,多读多写其义自见。

二是突出点画线条的训练。线条质感是书法入境出味的重要元素,重点去加强改进一下提按力量与行笔节奏的问题。硬笔的线条也是有锋有张力的,曲直、肥瘦、枯润、涩滑,这都是线条的功夫。

三是优化单字的结构。总体上结构要力求更加平衡和谐,可以逐一对照原帖去强化间架结构的习练,也可以有针对的看一看黄自元“九十二”法,如果有必要,米字田字回字格这些辅助手段也可以用起来。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