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练课堂字帖?中华万卷字帖是什么字体?

本文目录

  1. 中华万卷字帖是什么字体?
  2. 毛笔初学楷书,选择什么字帖好?
  3. 用毛笔字帖练硬笔书法可以吗?
  4. 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学生字帖是谁编印的?
  5. 练习毛笔行书有什么好的字帖推荐?

中华万卷字帖是什么字体?

是正楷

今天练习时意外发现了此款字帖的小惊喜,竟然有“书法课堂”,可以扫码看书写示范。另外诗文旁边还有对应的译文解析。练习书写的同时也便于理解古诗文,非常棒。已经超出了一般字帖涉及范畴,我想这就是华夏万卷优秀的因素吧。有点物超所值的感觉了,值得推荐。

毛笔初学楷书,选择什么字帖好?

初学楷书最好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帖进行练习,欧,颜,柳,赵都是可以的,找到教学的老师应该是最好的了,如果自己练习,最好结合视频来练,看哪个老师教的好,使你听得懂。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教各种楷书的人特别多,你一定要选择一个教的好的的老师,来实现自己的长远规划,在网上多看看,多听听,看看那个老师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你就跟他学,但必须保证这个老师的字写的就好,我看了很多的视频,有的人的字写的很一般,自己的字写的都很一般,还在那儿堂而皇之的教学,千万不要跟这样的人学,误人子弟,因为他的水平就不高,也拿不出深奥的东西来教你,到了你需要高度的时候,他本身就达不到,他怎样能教你达到很高的高度呢?所以在选择视频时一定要多选择,主要是选择老师,这就跟你上学选择学校是一样的,但这时候的自主权在你手里,你的选择性非常广,一定要选择一个说得明白,写得好的老师才行,这是最重要的。

好啦,祝你学习书法成功。

用毛笔字帖练硬笔书法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本人就是这样练习的,受益匪浅!

全练课堂字帖?中华万卷字帖是什么字体?

初学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时,为了快速掌握笔划和间架结构,经常用纸蒙在字帖上,用钢笔进行轮廓“双钩”,这个时候完全不必顾忌钩画时的穿插,按照笔顺逐个笔划进行勾勒,准确就行。

双钩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单钩,用钢笔沿笔划的中线进行勾勒,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按笔顺进行勾勒。熟练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单钩,这个时候拿起纸脱离字帖来看,就是个放大的钢笔字了。

这种练习方法,和现在对照钢笔字帖进行练习相比,效果非常显著。由于是相当于放大了字,对笔划之间的关系、用笔轻重以及整体间架结构都展现的非常明显,能快速掌握结构和用笔轻重,并且是直接学习的古人字帖,看起来更具有书法作品的韵味。

通过长时间的单钩后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进行对临。本人后来学习欧楷,基本上都是用钢笔或水笔对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进行临写,个人感觉效果非常好。

如果同时喜欢硬笔和软笔的话,进行双钩的纸还可以用毛笔填充,这样的勾勒就变成了一举两得,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附上我用水笔临写的部分《九成宫醴泉铭》,欢迎留言交流!

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学生字帖是谁编印的?

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学生字帖是庞中华编印的。

庞中华硬笔书法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出版发行。

庞氏硬笔书法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成,扔掉一切有关书法艺术玄而又玄的东西,让你一笔一划临摹他的字,最后都写得四平八稳,没什么个性但是不难看。

练习毛笔行书有什么好的字帖推荐?

谢谢邀请!前一段时间回答过一个类似问题,再复制过来您看看,是否有帮助。

我认为自古以来,行草、行楷,包括行书最好的还是王羲之的字,无论古今书法家怎样创新,其实都没有跳出王羲之的规范,建议学习行草、行楷书优先选择“二王”体系的字帖。

一、王羲之的行书是当之无愧的行书之宗、天下第一,初学临摹应当首选。

行书应该是楷书和草书出现之后发展起来的书体,行楷则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楷书在在魏晋时期由隶书发生第二次隶变之后诞生的,这个时期正是王羲之书法最成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王羲之的楷书、尤其是小楷达到了高峰,其行书也在草书和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兰亭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唐太宗李世民视国珍宝,死后还要带到墓中,他把《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的书圣地位。

王羲之的书法不仅是唐太宗推崇,他的楷书、行书、草书均被后世所临习,其书风遗韵一直延续到今天。

初学王羲之的行楷、行书和行草,建议从《圣教序》、《十七帖》和《兰亭序》入手学习,尤其是《圣教序》可以作为入门书帖。

二、同时学习“二王”体系的书法名家行书,可以取得相辅相成的功效。

王羲之以后的书法大家,不少是传承了他的书法风格的,在笔法、结构等方面同“王体”书法一脉相承。比如唐朝的欧阳询、元朝的赵孟頫等。

学习行楷书法,在学习王羲之的同时,兼学赵孟頫的书法也是不错的选择。赵体楷书本身就带有行书韵味,很多书家也称他的楷书为行楷。如果要学赵氏行书,他的“秋声赋”、“秋色赋”都很好,其他类似的墨迹书帖也很多,完全可以临摹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