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楷书字帖?关于书法的诗句6句

admin 练字技巧 2023-05-19 0 律诗楷书字帖?关于书法的诗句6句

本文目录

  1. 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2. 古代大书法家们如何写“春字”?
  3. 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
  4. 浏字能组什么词?
  5. 关于书法的诗句6句

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问题: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前言

格律诗的对仗是基本规则之一。以八句的律诗来说,有的诗四联都对仗,有三联对联,标准是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有些特殊的格律诗,对仗会有特别的状况:只有一联对仗、完全不对仗,首联对仗而中间联不对仗的现象。

而每一联的对仗中,也会有一些儿要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一、对联的基本要求

1、平仄相对,与平仄不拘

格律诗有四种句式,仄收两种作为上联,平收两种作为下联。形成两种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框内平仄都可以,除此以外,上下联要平仄相对。

另外,还有三仄尾、锦鲤翻波、救孤平、拗句救拗等对仗方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2、结构相对

例如上联是2221,下联也是2221,可参看杜甫《秋兴八首》颔联: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颈联两句是2212: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很注意颔联与颈联的变化,结构特意避免雷同。

3、词性相对与宽对的使用

1)工对与宽对

一般来说,对仗的词性要相对,类别要相对,例如杜甫的工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但是格律诗中并不一定要“工对”,好的作品往往是善于使用“宽对”。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另一首颔联: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新主对昔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类别。

2)中心语与修饰语

另外对仗时,偏正词组的中心语相对重要,修饰语不必太工整。例如杜甫五律《寄贺兰铦》中的颔联:

相随万里日,总作白头翁。

万里--日,白头--翁。中心语都是名词:日、翁,万里和白头都是修饰语并不是太工整,但是整个词组是对仗的:万里日、白头翁。

杜甫《曲江二首》的颔联是著名的“借对”: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二、四联对仗的不同表现

律诗楷书字帖?关于书法的诗句6句

1、四联皆对(宗楚客体)与三联对仗

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说杜甫的《登高》是四联皆对的首创:

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前四句写景,何等魄力。

其实四联皆对的诗,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的”八句皆对“的《楚妃叹》:

幽闺情脉脉,漏长宵寂寂。草萤飞夜户,丝虫绕秋壁。薄笑夫为欣,微欢还成戚。金簪鬓下垂,玉箸衣前滴。

萧纲的诗还称不上五律,南北朝·庾信这首”十句皆对“的《王昭君》除了一处失黏外,基本是五言排律了:

拭啼辞戚里,回顾望昭阳。镜失菱花影,钗除却月梁。围腰无一尺,垂泪有千行。绿衫承马汗,红袖拂秋霜。别曲真多恨,哀弦须更张。

第七句”绿衫“与第六句”垂泪“失黏以外,就是一首五言排律,

初唐有一位诗人开始写七言八句皆对的律诗,《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水边重阁含飞动,云里孤峰类削成。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作者是初唐宰相宗楚客,这种诗体被后人称为宗楚客体。宗楚客能被后人所知,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孙女婿叫李白。

除了四联皆对以外,还有前三联对仗,或者后三联对仗的律诗。例如杜甫的这首《恨别》前三联对仗: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里就不举例了。下面说说格律诗比较特别的对仗。

2、通篇不对仗

通篇不对仗的五律,最著名的是李白和孟浩然的作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指出: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沧浪诗话》

3、只有一联对仗

黄鹤楼上半首古体、下半首律体,只有一联对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种半古半律的律诗,基本可以算是古体诗了。但是也有一些符合格律的诗,的确只有一联对仗。

4、第一联对仗的偷春体

还有一种,例如唐李白《送友人》第一联对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第二联不对仗: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这种对仗的方式叫做偷春体,梅花之先春而开之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结束语

对仗是格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注意灵活运用宽对。

在“四联对仗的不同表现”中提到的2、3、4类型“律诗”都不是主流,建议还是以至少中间二联对仗为标准。

其次,八句都对仗的五七律和四句都对仗的绝句,也都不是主流,容易让读者产生多于雕琢的感觉。驾驭不了的话,尽量避免。

@老街味道

古代大书法家们如何写“春字”?

篆书春

书写者依次为:

吴大澄、吴昌硕、吴让之、胡唐、邓石如、钱玷。

隶书春

书写者或碑帖依次为:

丁敬、《乙英碑》、伊秉绶、何绍基、《史晨碑》、吴大澄。

书写者或碑帖依次为:

吴让之、吴隐、《孔宙碑》、张祖翼、《张表碑》、李权。

书写者或碑帖依次为:

翁同龢、赵之琛、《辟雍碑》、邓石如、《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

楷书春

书写者或碑帖依次为:

《元珍墓志》、欧阳通、王敬客、王羲之、《石婉墓志》、苏轼。

书写者依次为:

蔡襄、褚遂良、褚遂良、褚遂良、赵之谦、郑道昭。

书写者:

颜真卿。

行书春

书写者依次为:

俞和、唐寅、唐寅、宋人、宋曹、康有为。

书写者依次为:

敬世江、李世民、李倜、杜牧、柳公权、清人。

书写者依次为:

王均、王羲之、王铎、王铎、王铎、祝枝山。

书写者依次为:

米芾、纪昀、苏轼、董其昌、董其昌、董其昌。

书写者依次为:

董其昌、蔡襄、蔡襄、赵之谦、赵孟頫、赵孟頫。

书写者依次为:

赵孟頫、近人、近人、邓石如、郑板桥、陆柬之。

草书春

书写者依次为:

愈和、孙过庭、张弼、张旭、张旭、张瑞图。

书写者依次为:

张芝、徐伯清、怀素、敬世江、文天祥、文征明。

书写者或碑帖依次为:

《月仪帖》、黄慎、王宠、王宠、王羲之、王羲之。

书写者依次为:

王铎、王铎、祝枝山、索靖、蔡襄、薛绍彭。

书写者依次为:

贺知章、陆居仁、陆游、陈献章、鲜于去矜、黄庭坚。

启功先生为何推荐智永楷书《千字文》?

谢邀。首先,智永作为王羲之的七世孙,其书法继承王家的书宗一脉,其代表书作《千字文》在书坛地位极高,字承王氏精髓,圆润古雅,丰美匀适,飘动隽逸,楷草双绝。被誉为“氣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第一法书。”历来被后代书家推崇。其次,启功先生受智永《千字文》影响大,中年临摹时间较长,因其“半生师笔不师刀”,把《千字文》誉为帖学的典范,特别是启老晚年钟爱“柳体”,而柳字的楷法也受到智永《千字文》的影响,可见启功书法受《千字文》之深。启老在《论书绝句》中力赞智永《千字文》:永师真迹八百本,海東一卷逃劫灭,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启老力荐此帖,可鉴。

浏字能组什么词?

组词是浏览。

造句

我在图书馆里浏览书刊。

时间只允许我浏览一下你的作业。

我在网上进行浏览,寻找有兴趣的东西。

关于书法的诗句6句

1,郑板桥《题竹兰诗》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2,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3,杜甫《饮中八仙歌》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4,李欣《醉后赠张九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两三声。

兴来洒素壁,挥毫如流星。

5,李焕《赠零陵僧》

张颠没后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文字大如斗。

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

忽如斐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

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

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帖。

6,李白《赠怀素草书歌》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行。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7,韩偓《题怀素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尤有墨迹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8,王梦楼《快雪堂跋》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

问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笔与严书。

9,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渐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

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少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半醉。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纸纵横千万字。

10,傅山《论书》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

平原气在胸,毛颖足吞虏。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