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典字帖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本文目录

  1. 书法临帖时正确方法是什么,怎么样去观察每一个字?
  2.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3. 学书法,你遇到的瓶颈期是什么?

书法临帖时正确方法是什么,怎么样去观察每一个字?

一个笔头,上端五分为贮墨,每一笔可以写很多字,大家千万不要养成写一笔一蘸墨的坏习惯。笔头下端五分再分为三份,就有了一分、二分、三分笔。我们在临帖前,要善于观察笔画粗细,到底是几分笔去表现。像二王书法一脉的字,用到一分到一分半笔足矣;颜真卿用到三分笔;黄庭坚、苏东坡等风格,二分笔足矣。我们写字时,不要像很多书家将毛笔用成小刷子去抹字,所谓“小笔写大字”,要练就“浅笔重力”、“提笔摄墨”的功夫,这需要很长的训练过程。切忌线条空洞无物,没有信息量。初学书法,入门须正,取法要高,立志欲远,所谓“高”即当以秦汉、魏晋、六朝、唐宋为师,但因这些时代传下来的作品大都是碑刻,古人书丹上石,经刻工凿刀,笔意已失,就很明显地带上了斧凿刀刻之痕,即使有刻工极佳者,也很难表现出用笔的细腻精到之处,像发笔时偶露的笔锋、收笔回锋带出的牵丝,逆势涩行时的质感以及运笔节奏不同产生的枯笔飞白、渴笔等墨色变化都会丧失殆尽。而且这些碑刻历经千载,在风雨侵蚀和人为锤拓后,石质磨泐,字口斑驳,字形由肥变瘦,加之历代好事者辗转翻刻,面目全非,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给初学者学习楷法带来很大困难。那么如何来你补这缺憾呢?我认为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是遍阅、研究近现代著名书家的用笔方法,或者投拜到当代一些名书家门下,叩求笔法,在这基础上循序上溯。二是要高度重视名家墨迹的作用,它是研究笔法的最佳资料。

书法字典字帖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我的方法是将该碑帖前几十字读透、精临,力求点画妥帖,一一尽理,然后再通临以博其兴趣,由生渐熟,熟能生巧,结法自成。次则研究笔势,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其势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虽笔断而意连,形不贯而气贯,写到得势时,自然会生动起来。次则研究行气与章法,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落款、钤印、幅式、装潢形式等。最后再研究笔意,即通幅作品的统一笔调和精神境界。在临摹碑帖过程中有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即时时离开帖,并按此帖的笔意去写一些诗文,此时心中无我,只有此帖,力求与原帖相符,写好后再与原帖相较,如此反复,可以培养一个人离开帖的书写能力,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明智的学习方式是从变幻迷离的形式中找出它内在的具有共性规律的东西,做到触类旁通,而后能臻以一驭万,知常达变的自由王国。

谢谢大家!

为什么书法一定要用繁体?

不一定都要使用繁体。

目前绝大多数书法作品使用繁体字的原因在于

1.临摹古典字帖本身就是从繁体开始,在临帖过程中也就逐渐养成写繁体字的习惯。

2.江湖书法家不临帖,也要查一下繁体字字典,装逼用。

3.还有绝小一部分作品,在50到60年代之间出现过简体字书法作品,线条一样非常好,也同样是好作品,具体书家名字确实忘记了。

学书法,你遇到的瓶颈期是什么?

也许我太笨,当习书法十几年,常常遇到瓶颈,于是苦恼焦虑,费很大劲跳出来,刚体会学书喜悦,不久又遇新问题,再苦恼,学书过程,真是一个欣喜和苦恼交加的过税!

遇到的第一个瓶颈期,是“心中无帖”,刚学书临帖一段时间,怎么写也不象,更别说神韵了。没别问办法,只有沉下心来,克服情绪,多看、多思、多写。经常拿出刚学书时临帖的作品,和现在临的对比一下,找到存在的问题,找回学书的信心。

遇到第二个瓶颈期是临帖一定程度后,感觉有点帖的意思,却不能把握帖的细节,很长时间再努力写也不进步,甚至退步。这个时期我采用精临的方法,一天就写几个字,慢慢写,找细节,明天后天还是写这几个字,体会笔法、结构,逐步改进,直到满意,再换几个字。

第三个瓶颈期是临帖会写,离开帖就不行了。这时我找几个相似的帖,从这几个帖中找相同的字,对比临,对比写,分清特点,找到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原因等,慢慢进入意临,并试着写作品,找感觉!

我的体会是学书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我觉得享受这个过程,比写好字还重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