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和字帖?毛笔临摹跟字帖区别?

admin 练字纸张 2023-05-24 0 书法和字帖?毛笔临摹跟字帖区别?

本文目录

  1.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
  2. 毛笔临摹跟字帖区别?
  3.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4. 书法、字帖的别称?
  5. 碑帖与字帖有何区别?初学书法者临碑帖还是字帖?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

书法,一定要写得和字帖一模一样才算好吗?这可不一定,要看你在书法学习的哪个阶段。但书法的最终目标反而不是要和原帖一模一样,如果你写了一辈子书法,最后写得只能和原帖一样,那你是失败的。

学书法的初级阶段,尽量要写的跟字帖一样

学习书法临帖是必经之路,在初期的这个临帖过程,一定要尽量和原帖保持一致。

书法和字帖?毛笔临摹跟字帖区别?

本人临摹的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最多也就六分像

初期临帖的目的是通过临摹字帖来学习古人的写字技巧,这其中包括了用笔和结字两个方面的知识。你用笔准确了才能写的和原帖点画一致,你点画的位置准确了才能把字的结构跟原帖一致。

如果你不能写的和原帖一致,那就失去了临摹的意义,那还学什么啊?这个阶段是入帖的阶段,在入帖的阶段就是要尽量写的一模一样。

学书法的中级阶段要出帖,取我所用

我们拿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学习书法临帖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启功先生初期学习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唐代写经小楷,这在他早期的一些遗稿中能看到。后来启功先生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用笔有点软弱,于是又学习欧阳询的书法,得其方峻。后来又学习柳公权的书法求其骨力和结体的遒媚。

启功先生临摹的《玄秘塔》

因此我们看到后来启功先生的临帖,特别是临摹的柳公权的《玄秘塔》,都是自己的风格,但是又有柳公权的味道,这个时候的临帖可能只有三分、四分像。因为,他只是取我所需。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临帖,在临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后就像是创作雕塑一样,不断地精心打磨,缺什么补什么。

学习书法的高级阶段,以我之笔写古人之意

到了学习书法的最后阶段,很多大书法家都还在临摹古人名家经典。这个时候的学习,是在用自己的书法风格来模拟古人的意境,把自己放在古人所处的环境,来感受古人在书法创作时的心境,但是书写的时候却是用自己的笔法。

八大山人的《兰亭序》

这个阶段的临摹其实已经属于创作性临摹了,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名家有很多这样的作品问世,最典型的就说八大山人临摹的《兰亭序》,如果不是看内容,估计你很难想象到这是《兰亭序》。

因此,学书法的初级阶段是要和字帖一模一样,而终极目标则是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如果还不能脱离古人的窠臼,那就只能被称作“书奴”了。

毛笔临摹跟字帖区别?

毛笔临摹和临帖的区别有三个:第一个是含义不同的区别。第二个是性质不同的区别。第三个是学习过程不同的区别。

含义不同的区别是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临帖是将字帖放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中的精神在下笔仿写。

性质不同的区别是临摹是对字帖进行复制,即用薄纸覆盖在原作上面一笔一划的描画,这种方法相当于复印的方式,强调的是结果。临帖是对字帖仿写,强调的是过程。

学习过程不同的区别是临摹的学习过程是照着原作写,找一张纸蒙在上面写,原作品啥样临摹出来还啥样。而临帖的学习过程是先读字帖,仔细研究分析笔的走势,以及起笔,运笔,收笔的方法,然后再将字帖放在案头上看一笔写一笔。临帖又分对临和背临,对临是边看原作边临写,适合初学者。背临是在无原作实物的情况下还原作品风貌视其形式而临写的。这就是临摹和临帖的区别。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看人家的书法照着写,其实就是对临,这可以说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只练一遍肯定是不行的,要反反复复的练,把它写烂写透。另外一个前提是,这个人的书法要确实好。

能看到一副自已真心喜欢的好字是值得窍喜小幸运。它不仅让你学练书法有所参照,更重要的是可以点燃你去学习仿效的激情与冲动。古代的读书人爱写字,和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复印机,更没有快递,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不惜历时数月舟车劳顿,亲往观瞻胜迹。现在方便了,有网络有微信群,还有抖音小视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所以不要说今日的书法环境氛围没有古代好,古人有古人的长处,今人有今人的优势,只要心诚手勤,是可以学好书法的。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好字,不由自主的想去学习借鉴,但究竟怎么学怎么借鉴,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值得深思熟虑一番。一般来说,重在笔法字法的技巧,先形体后精神。我们常讲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体就是树木,树林即是精神。书临百遍,其功自见,要相信,只要下的功夫够足,就没有学不来的字。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

书法、字帖的别称?

书法字帖,是用于写字临摹的样本。帖分两种,一种是石刻拓本,一种是墨本。前者又称碑学,后者又称帖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方多以帖学为主,北方多以碑学为主,有南帖北碑之说。前者沉着厚重,后者鲜活灵动,各有风格,各有千秋。学哪一种好,一致认为先学碑好。书法传世资料最为古老,后学大家无处此法。帖源于碑,碑是正根。自古以来,书学大家的学习经历,也各不相同。最终,都同样取得了成功、做出了成就。就是说,哪一种讲法都不是一定的,还是要因人施教,因人而论。书法字帖非常之多,常用帖本还是有数的。

碑帖与字帖有何区别?初学书法者临碑帖还是字帖?

这两个问题提的好,假若能够做出客观准确的回答,便于初学书法者了解书法基本常识,梳理脉络,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实际的学习书法过程中,避免走弯路,尽快踏上正确的书艺之路。

下面我就试着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首先谈一下碑帖与字帖的区别。普遍认为,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字帖是一个现代词,一个专有名词,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碑帖与字帖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交叉,而碑和帖则存在着更多的区别,这里先简略谈一下碑与帖的区别,把这两者搞明白了,就知道碑帖与字帖的区别了。

概括起来,碑与帖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一、材质不同。镌刻在石碑上的称之为碑(这里“碑”其实指“碑碣”。形状上的区分是:上方者为碑,上圆者为竭。),种类上主要有庙碑、墓碑、造像和摩崖等;写于帛和纸上的称之为帖,主要指古代遗存下来的诗文简札等墨迹。

二、用途不同。据史料记载,最初的碑没有文字,后来借顽石之坚达到永垂后世的目的,增加了文字;帖除了真本墨迹外,宋代开始出现了刻帖,收集前代名家书迹刻于木或石上,目的是传播书法,为书法研习者提供复制品。

三、书体不同。碑的历史悠久,书体在隋以前都是篆、隶、楷书,行草书极少;刻帖是行草书和小楷居多。

四、制作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由书写者用朱笔直接把字写在磨平的石面上,这一环节称为“书丹”,然后再由工匠镌刻。将这些碑石上的字用宣纸和墨捶拓下来,再经过装裱的称为“拓本”。刻帖是先摹勒,然后再转拓在石或木上,然后再镌刻。同样,后面的工序也是拓印和装裱。

这些经过装裱成卷轴和册页的拓本,就成了碑帖,文玩行业俗称为“黑老虎”。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容,是供后人取法研究的重要依据。

从广义上讲,这些碑帖也可以称为字帖;从狭义上讲,字帖就是收集整理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还有近代以来出现的影印本。所以,碑帖与字帖是既有区别又有相同之处。

其次,作为一个书法初学者,应该在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作为临习的对象呢?我建议还是先从“帖”或“字帖”入手。因为这两者尽管称谓不同,本质确相同,都是经过归纳整理的范本,对初学者是有利无害的。

一个初学书法者,就像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自然是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样子,很难把控自己的行动,想跑也跑不起来。书法也是这样,因为初学者接触写字时间短,控制毛笔的能力欠缺太多,更不要说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书法了。

鉴于此,应该是先选择一种楷书的帖,通过坚持临摹书写,慢慢适应,做到认真读帖,揣摩笔法,掌握结构,锻炼指力、腕力、臂力,增强心、手、笔一致的能力,耐心细致,不可一曝十寒,待基本功扎实了,驾轻就熟时,便可涉猎更多的“碑”、“碑帖”,从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成自家面貌。

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望方家校正。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