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字帖临不像?何绍基临金文、汉隶,是临不像还是意临?对我们临帖有什么启示?

admin 练字文笔 2023-06-09 0

何绍基临金文、汉隶,是临不像还是意临?对我们临帖有什么启示?

何绍基临金文、汉隶,是临不像还是意临?对我们临帖有什么启示?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从何绍基其人说起——

何绍基是清代著名文化大家、书法巨匠,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临帖精品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有时也写作蝯叟,可能是自己的形体瘦俏,自嘲有猿形之故吧,这倒有些类似于明代的八大山人朱耷把自己称做“驴”了,是一种文化人的雅趣。

何绍基祖籍湖南道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考取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何绍基书法以行草书见长,但我更喜欢他的隶书。他现在留存于世的临帖墨迹不少,在网上搜索能够见到他临的《张迁碑》、《曹全碑》、《史晨碑》、《争坐位帖》等。何绍基临帖现在留存于世的都是整篇作品,有些原碑上模糊不清或残缺漏失的字,他也根据碑上书法特征予以补齐,对于临帖者更好地理解碑帖有很大的帮助。更难能可贵的是,何绍基的临帖本全部是墨迹,这又能够帮助后世学习者更好地看清笔法,辅助理解原碑书法提供了很好的捷径。

何绍基的临帖本都是按照原碑的文字大小和排列布局临制的,我在学习汉隶碑帖时,经常是先看何绍基的临本,既便于读帖,又便于理解原碑书法的笔法特点。

何绍基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与他持之以恒的临帖习惯是分不开

历史上大凡有所成就的书法家,都与年轻时刻苦临习古人碑帖是分不开的。何绍基能够成为一代书法名家,除了他家传的书法门风、儿时的耳濡目染有很重要影响外,主要的是他持之以恒的长期临习古人碑帖了。

何绍基临习古人碑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临习古人碑帖不是浅尝辄止,也不是随便的每天临习几个字,做做样子,而是整篇的临、不止一遍的临,才达到了不仅形似,而是十分神似的地步。可以说,何绍基临习的《张迁碑》真的比原碑帖都有神采,这是在长期临习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而成为了“何氏张迁碑”。我在临习这个碑时,就感觉临何绍基的比原碑要舒服得多。

据说,何绍基一生临习《张迁碑》达数百次之多,而且他还将临习得比较完整和成功的作品都编上了号,我上面配用的这幅图片标明是“第六十三”幅,应该是他第63次临习时留下的墨迹。如果再加上他随便临习的和不成功的作品,恐怕总次数就更多了。这不仅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我常想,我们的书法水平没有成就,也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下到何绍基这样的功夫。

由此,我由不禁想到另一位书法大师——南北朝时期的和尚、智永禅师,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曾经闭门苦临王羲之书法达20年,光用废了毛笔头就收集了一大筐,他还将这些笔头埋在一处,起名为“退笔塚”。智永曾经潜心抄写《千字文》800余本留给世人学习,这种功夫和毅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一旦做到了就有可能成就一代书法大师,何绍基是、智永也是。

何绍基临习古人碑帖在追求形似的基础上更加传神

何绍基作为一代书法大师,他对于古人碑帖中的笔法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在临习古人碑帖时一定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在一定意义上高于古人碑帖。因为古人碑帖经过了刻碑、拓碑的两次人工过程本身就发生了一些变形和失真,再加上古碑经过长时间的风化的磨蚀,更多地出现的损坏,甚至有些是后人反刻或加工过的,字迹已经严重出现问题,对后人的临习有很大影响。

上图是何绍基临《张迁碑》局部同原碑对照图,左侧为原碑,右侧为临帖。从图片字迹来看,何绍基临帖无论在字形上、结字上、大小上,还是神态上、俯仰上、章法上都非常尊重原碑,甚至基本有乱真之感。但在神韵上,却明显能够感觉到何绍基的临本更生动,更润泽,这里边除了墨迹同碑拓的区别之外,更多的就是加入了临帖者个人的理解。

【方圆居文化】结语:

1、临帖是一个由追求形似到追求神似的过程,当临帖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加入自己的理解,也就是所谓的意临,如果一味刻板机械的抄写,是永远也出不了帖的。

2、临帖的最高境界是一看就知道是临习的哪个帖、谁的作品,但细看每一个字却又似象非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任何人模仿别人的作品即便再象,也不会完全的神韵一致,这与个人的性格、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的。

3、何绍基持之以恒长时间临习古人碑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学习书法的人借鉴,尤其我们这些还没有达到高水平的书者,更应该把持续临帖作为自己终生的兴趣来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临字帖临不像?何绍基临金文、汉隶,是临不像还是意临?对我们临帖有什么启示?

准确临摹字帖真的很重要吗?如果临摹不准确后果真的很严重吗?

准确临摹字帖真的很重要,我们常说要取其形,揣其意。形是基础,意是追求,形是入门,意是提高,最终再追求神变化。

另外我们说的只是初学求形,入门求形,一旦能写准,还要追求那种“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真”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悟了道,脱了俗,成为了自己的东西。你不能一直拘泥于一本原帖的形体抓住不放。

至于说后果有多严重?首先请你相信,现在的我们己没有了古代书写的那个环境,写的再好,估计也达不到前人的高度。先不要抱着成家成师的念头,静静的以写字为乐为好。

临摹字帖有提高硬笔字的效果吗?

临摹是提高硬笔字书写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当然,准确理解这句话需要辩证的看待。书法学习的好中差,除去勤学苦练,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天赋悟性,二是学习方法,其中临摹就是最重要的方法。天赋特别高的人,靠自己琢磨打磨,不经过系统临摹也可能会写出好字,但如果经历了扎实的临摹训练,一定会学得更快、写得更好。而悟性一般的人,虽然经过了扎实的临摹训练,但也未必能学好硬笔书法。不是每个学钢琴的孩子都能成为郎朗,同理,也不是每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都能学成一手漂亮的硬笔字。

临摹之所以重要,直接原因是教范,可参照学习,从摩仿开始,容易上手,而上可以避免走弯路。书法本身就极其讲究法度的精神,从技法到审美,都存在历史逻辑,而技法审美等因素本身就来自于经典碑帖。这就像高中生考大学,临摹就像是考核大纲,你脱离了大纲的要求,即使再有创造性再有冲击力,大纲也不认啊。吃哪家饭,就得守哪家的规矩,虽然有点蛮不讲理的意味,但时局就是这样的,你得适应并接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书法思想与学风氛围比今天自由,因为没有书协,好坏自生自灭,由时人与后人自由评判。今天有了书协,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说不好,至少,书协虽未必能培养某个书法人,但不按照他们的“规矩”来的话,它一定可以雪藏掉某个书法人。

临摹训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取法乎上,路子不会偏,而且对用笔结字章法的直观仿学,会极大的提高学习质效。学徒将来能否当大掌柜大老板,主要在跟对师父,就是这个道理。不经过临摹的书法学习,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摸对了也能过得河去,摸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而临摹就像是一座桥,路最好走,风险也最低,而且还便于观赏领略沿途的风景。我们常讲的俗书、江湖书法,究其根本,大多是临摹的功课下得不实。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临摹书法是否一定要临的与原帖一模一样?

谢谢你的邀请!

我是杨炳升。

对于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在以前有过多次解释,今天只作简单的回答了。

我们学习书法,临摹书帖,无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开始都是一样的,力求一模一样。这里讲的是力求,也只是力求,说是要临摹的百分之百的像,那是根本不可能。

比如田氏兄弟,一生衷情于欧楷,功成名就,可是到了,田蕴章教授还是提出"学欧莫学田"。因为他是一位教授,他站在他的角度上这样子讲话,是完全正确的。

田英章老师,人家是开班搞培训的,教人自己所长,一点问题都没有。人家就是学欧楷的,自称欧奴,你叫人家去教柳楷,颜楷什么的,那不是强人所难吗?将话翻过说,如果有人要学柳楷,颜楷什么的,人家找他干什么呀?

田氏兄弟练习书法的目标很清楚,人家就是奔着一帖去的。而结果呢,他们将欧楷的窄长向横向外扩了一些,使人看着舒展多了。

田氏兄弟为推动全国人民掀起练习书法的热潮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这一点,不要去否认人家。

这是田英章老师写的宁静二字。

这是我按照我的认识画的。

因为本人不喜欢写楷书,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很随性,四不像。

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谈另外一个目标。

练习书法,有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之

说,也有百样米养一个人的过程。

无论是怎么样子的,开始学习时,忠实于原帖是没有错的。因为在开始节段,我们所接触的只是一种或者是一家帖,初始过程,只能是有帖无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临帖种类的增多,这个忠实于原帖的过程会越来越短,从无我到有我的比重会产生逆转,走向质的变化。

本人是在退休时才开始练习临帖写字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用以打发余生的。

与名利无缘,纯属玩玩。

今天受邀胡侃两句,请大家千万别当真。

本人临帖,都是比葫芦画瓢。

这是临的《兰亭序》局部

临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临张旭巜草书四帖》之一

临孙过庭《书谱》局部

行书《赤壁赋》局部

草书《赤壁赋》局部

小草巜赤壁赋》局部。

欢迎各位朋友和老师们在留言区里讨论,批评指正。若是看着不顺眼,可以随便批。

若是有喜欢的朋友,就请你添加一个关注再走呗?

本人在此都提前一并谢过了!

[祈祷][祈祷][祈祷][玫瑰]

临帖临得不像,进步慢,应该怎么办?临帖要到几分像才算合格?

关键是临帖不够深入。临帖临得不像,进步慢,主要原因是临帖时间短,临帖的“量”没上去,读帖和领悟环节缺失。至于临帖要临到几分像才算合格,可参考启功先生的“临帖七分像理论”。启功先生说的“临帖七分像”的意思,当把帖上的字临到七分像时,可融入三分自己的个性,就成功了。临帖,想达到百分之百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题主学的是硬笔书法,硬笔书法摹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硬笔书法字小,不宜摹临,学硬笔书法,只有对临。对临,只要有汉字书写基础的人,都可以对临。建议题主还要多临帖,而且要深入临。帖上的字怎么写,就照着帖子上的字写。对临,可选字临,亦可通帖临。在临帖阶段,先不要急于写作品,把全部精力用在临帖上。量变产生质变。量上去了,帖就可以临好。量上不去,是临不好字的。

学书法,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书法,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坚持,得慢慢来,急是没有用的!

上图为题主的硬笔书法作品展示

看了题主写的字,用笔和结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火候差的太多太多。临帖,先临出形似,再临出神采。当把形似和神采临到七分像时,基础上就成功了。如果达不到七分像,那就要继续临,直到达到七分像时,再加上自己的三分个性,到时,你就成书法家啦!

题主学的是楷书。学楷书,建议从唐楷和晋楷入手,先不要学近代,现代和当代人的字。题主的字,还不能称之为书法,而且在写字。记住,字和书法不是一个概念。字帖上的字都是有法度的。法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笔法;二是字法。至于章法和墨法,现在还不到考虑的时候。当下最要紧的,就是把笔法和字法掌握好!

学书法,一定要先专工一帖,不要随便换帖。把一帖临摹到七分像时,可尝试换帖。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