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字钢笔字帖?练习毛笔字选谁的字帖临摹好?

本文目录

  1. 书法不得古意,这是笔法失传,还是我们没有读懂字帖?
  2. 钢笔画需要固定技法吗?
  3.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学习毛笔字比较好呢?
  4. 只用废报纸能练好毛笔字吗?
  5. 练习毛笔字选谁的字帖临摹好?

书法不得古意,这是笔法失传,还是我们没有读懂字帖?

法贴在!为什么千古以来没人能模仿出来呢?

为什么书法大家们批这个,驳那个的,没有几个敢批判魏晋书法的呢?

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那个没学过魏晋书法?又有谁敢说自己学通了魏晋书法呢?

苏轼喜欢写自己的书法,他为什么又教米芾学魏晋呢?苏轼自己学会魏晋书法了吗?

株字钢笔字帖?练习毛笔字选谁的字帖临摹好?

一些人说颜鲁公的书法高于王羲之的书法,但是,你们想过颜鲁公敢说自己的书法高于他老师张旭吗?以狂傲出名的张旭敢说书法高于王羲之吗?

没人敢说!为什么?真的不如,颜真卿之于张旭是亲传的师生关系!可以理解,而颜真卿与王羲之有传袭不假,可是太远了,没有必要忌讳!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自己超过王羲之呢?

原因是,王羲之的书法在那里摆着,由着你去学,去临摹!你就是学不成,也甭管你是大家,还是宗师什么的,学着写都不成,你不服气啊?

如果你一定不承认这是笔法的问题,我无话可说,您厉害!我只知道一点,您啊!也就这水平了!走好!

钢笔画需要固定技法吗?

感谢邀请

我从事钢笔画学习研究多年,我认为钢笔画不需要固定的技法,因为一切技法,技巧都是为绘画主体服务的,如果脱离了绘画主体孤立的将某种绘画固定某种技法,相信这一画种就不会有任何发展,创新,进步,钢笔画也不会例外。近年来钢笔画引起了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参与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好的作品层出不穷所用技法也是百花齐放,因此希望爱好钢笔画的朋友们,多观摩名家作品,不要为技法而技法。

这只是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望画友们探讨。附上我的几幅钢笔画习作供参考。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学习毛笔字比较好呢?

孩子应该从几岁开始学习毛笔字比较好呢?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孩子早点学习毛笔书法有早的好处,晚些学习也有晚些的益处。当然,若是条件允许的话,早点学习会比晚学来的好些。

图片:颜真卿《多宝塔碑》

那究竟是多早呢?从生理的角度来讲,一般孩子在满6周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会比较好。究其原因6周岁之前的孩子,其手指骨骼还未发育完全成熟,倘若在这期间进行毛笔书法学习,如果执笔不规范则有可能造成孩子指骨骼发育畸形。待满6周岁后,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当然,规范的执笔还是需要讲究的。

图片:柳公权《玄秘塔碑》

此外,书法是一门相对“静”的艺术,而孩子天性一般是活波好动,且书法的学习非常注重基本功,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单单一个笔法的学习就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在这种单调而又重复性的学习状态下,若没有对书法有着极度的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图片:欧阳询《九成宫》端方三井版

最后,从书法的学习内容来讲,大体上有着技法和神采两大方面。我们常说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内容就属于技巧范畴,而神采则包含着个人的性情、阅历、精神等。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书法当然是以技巧为主,但是,不同的碑帖中蕴含着书家的神采与审美,这对于孩子还是有着某些方面的审美影响。

图片:赵孟頫楷书《胆巴碑》

总而言之,孩子学习书法主要还是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并非是越早越好。倘若有专业的书法老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导,那当然早点学习好处多多,若只是人云亦云赶潮流而去学习,非但无益,可以还有负面的影响。如此,反而不如等孩子长大一些后再去学习不晚。在这期间,作为家长也可以对孩子进行书法方面的兴趣培养。如此一来,倒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只用废报纸能练好毛笔字吗?

虽然说,善书者不择纸笔,但是如果想真正学习古典风格的书法,告诉您,不要用宣纸,尤其是吸水性非常好的那种宣纸。

现在的宣纸,跟古纸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从效果上讲,古纸上墨汁主要是垂直扩散,现代宣纸上墨汁主要是水平扩散。

古纸用麻、楮树皮较多,现代宣纸是用檀树皮加稻草。工序上,缺了一个涂布的工序。即使有,也是简单的涂胶处理。

古代缺树吗?比起现在肯定是不缺的,料不贵,贵在人工上。“洛阳纸贵”也能说明纸的制作是很费时的。但是,没有繁复的处理,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差点意思。现代方法大规模生产,成本低,许多老手艺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往往在这里。

最可惜的是纸中珍品澄心堂纸的失传,自南唐之后失传,只剩残余散落民间,当年宋欧阳修,蔡襄,明代董其昌等书法大家,得到了都舍不得用。

这是古人对这种纸的描述:

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

“澄心堂纸,取李氏澄心堂样制也,盖表光之所轻脆而精绝者。”亦省称“澄心纸”。

——元《笺纸谱》

硬,脆,滑,薄。可见其表面处理多么精到。这与现代的宣纸判若云泥。

前几天我在头条看到有篇文章非常好【老人用珠宝和黄金做颜料,故宫用来修文物,手艺没人学住40平老屋】

不过细想想,当初的纸替代丝帛也是为了降低成本。但问题是你要临习古代的作品,用现代的工具显然不合适,还记得成语“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吗?可以间接地印证古纸上墨汁扩散较慢的结论,今天的宣纸,随便滴上墨就渗透了,请问如何体现古代高手笔力的功夫?

就好像拿着机关枪拍武侠片一样,和高手过招呢,想切磋一下功夫套路,你端起枪把人家突突了,那武功能提高吗?

有人说了,那我把字写得非常好,甚至和古人一样好呢?不好意思,那我也只能夸您“枪法好”,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练得越好,反而离古人更远了。这里不谈创新,没有良好的继承,创新也是无源之水。

回到正题,发明纸是在东汉,目的是为了代替帛、绢和竹简。但是这几样都不怎么洇墨。所以,为达到爽快顺滑的书写效果,古纸必须多一步处理,将纸表面弄得光滑,同时降低吸水性。

以下为同时期的汉简和帛书。大家可以试试在竹片或者月饼盒的包装布上写毛笔字,体会一下古人写竹简和帛书的感觉。不过化纤包装布的缺点是憎水性太强了,又是一个反面极端,不差钱的朋友拿真丝制品试试也行。

湖南涟源有位司炉工,就是烧锅炉的,这是他的练字环境。这是他在菜板上写的字。

包装化纤布是网上随便找的,大概是这个意思。

怀素芭蕉叶清水练字我就不细讲了,漆盘和芭蕉叶是很光滑的,能够模拟出古纸的效果,清水干了还能重写。真是个好主意。

受到他的启发,我曾经在瓷砖上练字,瓷砖有格子,写完干了水龙头一冲,缺点是摩擦力太小,字太浮,我想,用新技术将瓷砖或者塑料板做好表面处理,也能达到古纸的效果,而且可以重复利用。这件事情需要材料方面的专家和造纸匠人合作,拿出样品反复实验考证。现有许多失传的手艺,经过研究实验复活了,所以造出真正古代用的书写纸,也不是不可能。

用这个思路再看报纸,报纸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印刷油墨是油性的,不吸水,尤其是整版广告的一面,加之报纸有一面相对光滑,所以我认为,用报纸写字还是很合适的。进阶的选择是手工毛边纸,再高档点用连史纸。

我建议尽量用“新”一点的旧报纸,晒过的报纸会变黄变脆,不要用沾过水的报纸,一是不平整,二是吸水性提高了,容易洇墨。缺点就是报纸本身花花绿绿的广告,使你看不清写的字。有人还特意把报纸弄湿,模拟现代宣纸的效果,实在是不明就里。那还不如用卫生纸练,吸水性一步到位。

怀素练书法买不起纸,栽上万棵芭蕉,以叶作纸。不知他老人家是在哪里找的一万棵芭蕉苗,又栽了多少平方米的地,我想种成香蕉岂不更妙,万棵香蕉挂满时,想他也吃不完,又可卖钱买纸,也可普渡众生。可能当时他还没吃过香蕉吧,待考。

写狂草每天得用不少叶子,合理开发还是能做到生生不息的。没墨汁卖的年代,每天要花时间磨墨,边磨边构思如何下笔,想好再写自然法度森严。叶的光滑可助草书之行云流水,还可擦了重复利用。看了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四十二章经》,认识的字没几个,但很喜爱其书写的气势。在水泥地上写与怀素在芭蕉叶上写有相通之处,都极易练出行云流水的气势。呜呼,知吾者已涅千年。

家里非常穷才出家当和尚的怀素,很有可能用的是清水或者其他什么略带点颜色的水来练习,透明的清水往绿油油的芭蕉叶或者红色的漆盘上写,对比度很差,看久了眼睛都是一片红红绿绿的。这样都练出来了,你至少还有墨可用,如果你练不出来,可不能怪报纸。

练习毛笔字选谁的字帖临摹好?

这也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人说开始学书法,历史上那么多的名家不知该选谁的,比较苦恼。

这里根据本人的一点点的心得体会说一下吧,

首先从隶书入手,碑拓或者历史上著名隶书大家的墨迹本都可以(最好不要临摹现代人的)。因为隶书相对于其他书体来说更容易上手一些,见效快,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书者的兴趣和信心。学书法本来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选狂草,连很多草书符号和字都认不全,一段时间无成效对学书者心理打击很大。

这里也推荐几本隶书,《曹全碑》、《张迁碑》或者的,清代的几个隶书大家,如尹秉绶,姚元之,桂馥的都可以。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