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 字帖(适合写给闺蜜的古文字帖?)

本文目录

  1. 有没有好的字帖推荐,想提高写字水平?
  2. 哪句诗词最让你怦然心动?
  3. 写钢笔字帖到底是写哪儿?
  4. 这钢笔字帖的字好吗?
  5. 适合写给闺蜜的古文字帖?

有没有好的字帖推荐,想提高写字水平?

顺其自然来一字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贵在坚持。活到老学到老老。永无止境。肯定在学习中有所进步。

哪句诗词最让你怦然心动?

让我怦然心动的词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5月11日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唐诗宋词 字帖(适合写给闺蜜的古文字帖?)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们先说一下这首词是怎么诞生的,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首词让我怦然心动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57年1月25日日,《诗刊》创刊号发表了毛泽东的《旧体诗词十八首》,李淑一读到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她就想到在1921年,杨开慧曾经给她看过毛泽东给自己写的《虞美人?枕上》,但是只记得前面几句“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但后边的想不起来了。

1957年的2月7号,李淑一就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首先谈了一下自己读诗词的感受,另外又要求毛泽东把他曾经给杨开慧写的那首词全部地抄下来寄给她,在这封信中又把自己在1933年夏天,为悼念丈夫柳直荀写的一首词叫《菩萨蛮?惊梦》也一同寄给了毛泽东。5月份的一天,李淑一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打开一看,里边写道:“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

李淑一就把这首词给她的学生去讲,李淑一当时是长沙十中的语文老师,把这首词给学生讲完之后,学生们都高兴地奔走相告。这时候有一个人就开始关注了,她叫张明霞,是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也是她们学院《十月》诗社的社长。她的脑子比较灵活,她就立刻找到一个在长沙十中实习的同学叫萧幼艾,张明霞对萧幼艾说:“你赶紧去找李老师把这首词抄下来,我想在咱们的《鹰之歌》上发表。”

萧幼艾找到了李淑一抄了这首词,然后跟李老师说我们要在我们的诗刊上发表,李老师说:“主席的诗词要想发表,必须经得主席本人同意。”

萧幼艾回来和张明霞一说,张明霞就开始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我们想把您的一首词在我们的《鹰之歌》上发表,您看可以不可以。

11月29号,张明霞收到了毛泽东的回信,信中说我那首词可以在你们的《鹰之歌》上发表,但是要把《游仙》改为《赠李淑一》。

由于《鹰之歌》已经停刊了,最后在湖南师范学院的院报上《湖南师院》公开发表,时间是1958年的1月1号元旦创刊号上。同月的5日,上海《文汇报》在显著位置转发了这首词,紧接着《人民日报》、《诗刊》和全国各地的报刊都竞相的转载了这首词,这首词开始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李淑一也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一跃而成为超级名人。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收录了这首词,经过毛泽东同意把“赠李淑一”改为“答李淑一”,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词给了李淑一非常大的鼓励和安慰,她生活的信心倍增,开始写了许多关于杨开慧和柳直荀的事迹的文章,而且还谈了许多读毛泽东诗词的体会。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杨柳”的“柳”是谁呢?

给大家补充一下,杨开慧和李淑一是好朋友,柳直荀和毛泽东是好朋友,后来杨开慧从中间做媒人,就把李淑一介绍给了柳直荀,他们两个在1924年结婚,1927年柳直荀就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1930年柳直荀又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1932年在湖北的监利被左倾路线所杀害,时年34岁。

写钢笔字帖到底是写哪儿?

临摹字帖。

字帖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比如说自己要练习楷体字,那就买一本楷体字字帖,每天坚持临摹,至于内容可以是一些古诗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文字,久而久之写字水平就上去了。

因为写字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出来的,那些书法大师都是要有功底的,是慢慢练出来的。所以要持之以恒,努力认真写好每个字,时间长了就好了,

这钢笔字帖的字好吗?

看来你是看上了这个字帖上的字,不然你也不会发到网上问网友对吧?。你一定是欣赏这个字帖上的字但又怀疑自己的眼光,我只能告诉你,你

的眼光[赞][赞][赞]相信自己。

适合写给闺蜜的古文字帖?

适合。因为古文字帖和现代的书信不同,不同于便条和聊天记录中的随意,它需要写作者的思考,用古代的文字传达心意,有新意。古文字帖可以定期写给闺蜜,关心她的生活,表达自己对友情的感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样的写作方式很有意义,不仅可以增加沟通的频率,还能强化闺蜜之间的感情,让友谊更加深厚。古文字帖的书写可以选择铜版纸、宣纸、毛笔等材料,这些让人们感到一种朦胧美,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另外,观赏和欣赏一些名家的古文字帖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