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帖图片下载(练字帖图片下载软件)
分类:练字心得 热度:

楷书书法字帖大全图片

目前,许多学生不善于写毛笔字。为了使学生写好毛笔字,我们加强了书法教学。我们的书法教学,是从楷书入手的,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 楷书书法 字帖大全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书法字帖大全图片欣赏:

楷书书法字帖图片1

楷书书法字帖图片2

楷书书法字帖图片3

楷书书法字帖图片4

楷书书法字帖图片5

楷书的点画写法:

中国历史上擅长楷书的书家众多,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风格,初学楷书的同志,应该先学习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点画的写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 爱好 ,选择自己喜爱的碑帖临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出的点画和结构就能逐渐接近所临的碑帖。

现将基本点画的写法列表说明:

1、撇的藏锋法:落笔、折笔与点的写法大致相同,然后向左逐渐提笔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过尖过细,这样会形成病笔“鼠尾”,并旦笔画的长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会钝而无锋。

2、露锋法是笔锋直落,然后调整笔锋成中锋撇出。

3、横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右先左,到左端时折笔下顿,再轻提笔用中锋向右行,至长短合度时先轻提笔用侧锋写出右上端的棱角,然后顿笔,至右下端时转笔左收。

4、露锋法是笔往右下方一落在纸上,立即用中锋往右行,其余提笔、顿笔、收笔都与藏锋法同。用露锋法写横时,特别要注意落笔不可过于往右下方切锋,否则横的左端会菲薄虚浮。

5、点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下先上,到顶端折笔,不能用转笔法,转则顶端不尖锐,然后往右下方行笔,至底部左下方转笔,最后往左上方收笔。点的形状是上尖下圆,腹(左边)平背(右边)圆。

6、露锋法是顺锋直下笔――这种用笔法又称切锋,其余行笔、收笔都和藏锋法相同。

7、捺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有先左,然后向上转笔(如用圆规画圆,又像用毛笔画半个小圆点),再立即往右下行并逐渐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将出锋时驻笔,最后顺势提笔出锋。书写的全过程可以用“逆入平出”来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时不可以有折角。

捺中较陡直者称为纵捺,又称金刀,用于木、本、来、史等字;较平缓者称为横捺,又称游鱼,用于走之等。凡纵捺首端与其他笔画相衔接而不外露者,起笔可顺而不逆。

8、横捺的露锋法是顺锋直落,然后侧锋上行,其余行笔、驻笔、出锋均与藏锋法同。

竖有悬针、垂露之异,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者称垂露部出锋尖锐如针状者称悬针。

9、垂露竖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折笔向下,调整笔锋成中锋下行,至长短合度时稍提笔往左(或右)回锋收笔。

10、露锋法是切锋直落,调整笔锋成中锋行笔,其余笔法均与藏锋法同。

11、悬针竖的藏锋法、露锋法起笔、行笔均与垂露竖同,至长短合度时缓缓提笔出锋,其速度要求近似撇,但比撇更慢些。因为悬针竖如中流砥柱,中正不欹,如果出锋过快,可能出现歪斜、虚飘的现象。悬针最难的是写得不偏不斜,有如铁柱兀立而又不僵直,初学者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

一、钩的变化最多,这里先讲最基本的两种――左钩和右钩。

左钩和右钩都附属于竖。竖至下部将出钩时先微提笔向左下行(这样就在竖的右方出现了棱角),至钩的底部时衄笔向左挑出即形成左钩。右钩与左钩笔法同,只是方向相反。另有一种右钩,看上去像是两笔写成的,称之为搭钩,用于辰、氏等右边有长捺或长戈等字。其写法是,竖至长短合度将要写钩时,先驻笔,然后提笔左行,折笔下顿,最后提笔挑出。

学会了左钩、右钩之后,可进一步学习狮口、凤翅、宝盖、龙尾、直戈、横戈等。

狮口的写法是:用笔如写横画,至转折处先提后顿,调整笔锋成中锋向左下行笔,至长短合度时衄笔向上,顺势提笔挑出。狮口法用于句、匀、蜀、南、马、为等字。

凤翅的写法是:用笔如同横画,至转折处先提后顿,调整笔锋成中锋,然后中锋行笔如循规作圆,至长短合度时,衄笔顺势挑出。写凤翅时要求转折处和将出钩处要粗些,中间部分要细些。凤翅法用于风、凤等字。

宝盖的写法分为方笔式和圆笔式:

1、方笔式:用笔如同横画,至转折处先提后顿,回锋至转折处再铺毫用中锋或侧锋出钩。

2、圆笔式:用笔如同横画,至转折处先提后顿,用中锋回旋至转折处出钩。此法多见于柳体。

无论方笔式、圆笔式,所出之钩宜平不宜垂,以便与宝盖下的部分相呼应。宝盖法用于空、宝、予、冠等字。

龙尾的写法是:用笔如同竖画,转折时如循规作圆,边行边转动笔锋,行过弯转处后用笔如同横画,至长短合度时觑笔上挑出钩。

龙尾的弯转处除欧体外都应作弧线,而不应作方角,此处运笔应稍快,以表现铁画银钩的力感。过了弯转处如作横画的部分宜微上翘不可下垂,下垂则有懈怠之感。龙尾用于也、元、见、笔等字。

直戈的写法是:起笔如竖,然后向右下方行笔,至长短合度时衄锋向右上方挑出钩。

写直戈上段与下段宜稍直、稍粗,而中段宜稍曲、稍细。辟如人的身体,肩宽臀丰腰细则健美,腰粗肩臀窄则显得笨拙。直戈不宜过直或过曲,过直显得生硬,过曲显得柔弱,贵在刚柔相济。直戈用于戈、武、成、盛等字。

横戈的写法是:顺锋直落笔,以求尖锐,如循规作圆随行随转,行笔至如新月形时即驻笔,然后衄笔向左上方出钩。

横戈宜曲不宜直,宜短不宜长,所出之钩较龙尾之尾略长横戈用于心、必等字。

练字字帖,田字格、米子格下载打印的哪里有?

其实练字讲究的是一个方法、技巧、你写字一定要掌握练字和书写的规律,如:笔画形状、用笔规律、笔画组合规律、结构规律等等,通过举一反三的融会贯通。

中国练字吧有分享很多的练字方法、免费练字字帖下载,百度直接搜索练字方法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官方网站,他们的官方网站是:

一年级笔顺练字帖打印

一年级笔顺练字帖打印如下图:

低年级孩子是识字的重要阶段,书写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就要十分重视孩子汉字书写的笔顺、结构。今天小语给大家带来了一年级上册生字笔顺字帖,考完试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孩子打印出来,假期里巩固练习,没有考完的家长们可以对照孩子不会的地方,查漏补缺哦。

一年级练字注意事项如下:

1、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2、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

3、食指跟中指夹笔尖端30毫米处,笔尾段靠于虎口,然后拇指压住笔,适当用力压住笔,无名指和小指依次抵靠住中指,与拇指力道相抵,手心虚空,运腕而行。

最后,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乱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女生适合练习哪种小楷字体

你好,女生一般会比较喜欢练习相对秀气点的小楷字体,我个人推荐钟绍京的灵飞经以及文徵明的离骚经,当然,你其实可以下载这两个字帖的高清版看看,看自己喜欢哪个多一些,就选择哪个。 可以找这个文章来读读《小楷经典字帖(附高清小楷字帖图片下载)》,这个文章介绍了十种非常经典的小楷字帖,包括了灵飞经以及离骚经,还有下载地址,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

隶书草创于秦,盛于汉唐,尔后进入近千年衰落。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毛笔 隶书书法 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欣赏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图片1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图片2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图片3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图片4

毛笔隶书书法字帖图片5

隶书用笔五要

陈学光

用笔,又称运笔,简言之是指使用毛笔的 方法 。汉字是象形文字,由多种笔画组成,提笔写字,笔管或提或按,或直或斜,支配和控制笔锋进行运转,从而写出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笔画,因此,用笔既是书写汉字时笔锋在纸面上活动的过程,也是用笔锋进行笔画造型的方法。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兰亭跋》中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汉字的结体很复杂,而且因体、因人、因时而异,变化万千,但用笔中的中锋和侧锋、藏锋和露锋、方笔和圆笔、疾笔和涩笔等方法,道理是永恒的。娴熟地掌握用笔要领,写出各种理想的笔画,这是写好字的关键,所以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不论哪种书体,只要下笔书写,都包括下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又包含起笔和收笔、提笔和按笔、方笔和圆笔、中锋和侧锋、疾笔和涩笔等方面的内容。

一、起笔和收笔

元代书法家李溥光说:“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画无不美。”起笔和收笔是重要的用笔方法,它能够决定笔画的形态,如藏锋还是露锋,圆笔还是方笔,以至于悬针还是垂露等等,都是由起笔和收笔所决定的。有人说“两端是法”,这句话很有道理。这个书法那个书体,写得像不像,合不合法度,首先要看两端。汉碑一碑一体,莫有同者,《张迁碑》和《鲜于璜碑》以方笔著称,《史晨碑》、《石门颂》已圆笔著称,其笔画形态的差异,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起笔和收笔所左右。

1、起笔

隶书起笔的基本方法是藏锋逆入。写横画时,欲右先左。起笔处不在笔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的稍微靠右的部位,落笔后笔锋由左向右逆行,逆行中笔毫逐渐铺开。当笔毫行至顶端时折锋(虎口右翻)向右行笔,行进中将起笔处的笔锋覆盖住,就是藏锋。竖画等其他笔画的用笔也大抵如此。

逆锋入纸的作用是便于将笔毫铺开,使每根笔毫皆尽其力,并且将笔锋藏住,写出来的笔画既强劲,锋芒又不外露,骨力内含,笔画含蓄有力。

2、收笔

隶书收笔的基本笔法是有往必收。如写横画时,笔锋向右行至尽处,提笔向左回锋收笔。回锋收笔也叫护尾,使笔画末端浑厚饱满,防止残缺或虚弱。

回锋收笔分为实收和空收两种方法。实收,是笔锋行至尽处不离开纸面折回原路收笔。空收,是笔锋行至尽处离开纸面,在空中做出回锋收笔的动作。空收收笔,笔锋虽然离开了纸面,但因为收笔动作是折回原路,所以,笔画末端同样可以避免出现虚尖等笔病。运用的好,收笔处笔锋戛然而止,会出现峻爽果断的艺术效果。初学隶书,行笔不熟练,宜用实收;用笔熟练,可以空收,或者实收与空收相结合,是笔画形态丰富多变,克服线条单调之嫌。

藏锋逆入和回锋收笔统称藏头护尾。蔡邕在《九势》中说:“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逆锋才有藏笔,有藏笔才能有力。

隶书是为了适应书写快捷的需要,将篆书缓慢的行笔变为短速的奋笔,因此,隶书的起笔和收笔处,书写动作要果断爽利,简练自然,不要拖泥带水,务必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

二、提笔和按笔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早期的隶书承袭篆书的用笔,提按不明显,笔画粗细变化不大。如《睡虎地秦简》、《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即使东汉的《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笔画粗细依然比较均匀,无明显的提按。东汉鼎盛期的隶书,如《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碑刻隶书,笔画粗细起伏很大,提按特别明显。

1、提笔

隶书提笔有两种方法。一是写完上一笔再写下一笔时,将毛笔提起来,笔锋离开纸面;而是毛笔运行中的提笔,笔锋不离开纸面,提笔处的笔画变细,使笔画发生了粗细的变化。中部提笔书写有细笔,细笔处如何书写才有力是个难题,朱和羹云:“用笔到毫发细处,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细笔易出怯弱、疑滞之病,要用挫笔法,颜真卿云“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

2、按笔

隶书按笔也有两种方法。一是多在笔画的两端的按笔,二是毛笔在行进中的按笔。按笔使笔画厚重强劲,克服了笔画粗细均一的单调。

3、提笔和按笔的作用

提笔写字,毛笔在运行过程中,每一笔都包含了许多提按,凡是笔画轻细处都是提笔所为,细处显得轻盈;凡是笔画粗重处都是按笔所为,粗处显得厚重。于是,提笔和按笔使隶书的笔画有了轻重粗细的变化,与篆书均匀的笔画相比较,隶书的用笔更为丰富,极大地克服了篆书笔画缺少轻重变化的单调,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为强烈。

三、圆笔和方笔

圆笔和方笔是用笔的重要内容,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不方则不遒,不圆则不媚也。”《礼器碑》方圆兼备,堪为典范。

篆书用圆笔,笔画圆匀,隶书发展了篆书的用笔,增加了方笔,笔画方圆兼备。

1、圆笔。

圆笔,一是指用笔方法,二是指笔画形态圆。笔画形态圆又包括两个含义:第一,立体圆。当中锋运笔时,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着墨最多,而副毫走笔画的两侧,注墨较少,这样,笔画的中路和两侧因着墨多少不同,就有了厚薄之分,中路着墨多则厚,两侧着墨少则薄,于是就有了立体感。第二,外形圆。这里的外形圆,就是笔画的起止处和转折处没棱没角,呈现圆合的弧线。

2、方笔

一指用笔方法,二指外形方,即笔画的外部形态——起止处和转折处带棱带角,方方棱棱的。方笔筋骨外露,笔画刚健飒爽,强劲硬朗。

3、圆笔和方笔的书写要领

(1)圆笔的两种书写方法:提笔为圆,顿笔为方;绞笔为圆,翻笔为方。

a、提笔为圆

毛笔笔头是个圆锥体,将毛笔提起来笔锋便收拢,其顶端时圆合的。据此,行笔时只要不用力按笔,让笔头保持圆合的状态,笔画两端及转折处基本上是圆润的。

b、绞笔为圆

行笔时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转动笔管,使笔锋不断收拢相拧(绞笔),边行边转,其轨迹是弧形的,于是圆笔出现了,故有“转以成圆”之说。

(2)方笔的两种书写方法

a、顿笔为方

毛笔捻开之后,其顶端是扁平的,与排笔相类似。行笔时用力顿笔,令笔毫铺开,顶端呈扁平形状:左右顿笔,笔头呈上下扁平;上下顿笔,笔头呈左右扁平……据此,就会写出方笔来。

b、翻笔为方

翻笔为方与顿笔为方原理上大体一致,但其逆势更大,笔毫更加铺开,笔头更加齐截。如:写横画,起笔处离顶端更远一些,逆锋行至顶端时,笔毫铺开直立(犹如排笔),然后猛然向右翻折行笔,笔画顶端便出现方笔。逆势越大,出现方笔的概率越高。当行至尽处时,再突然向左翻折笔锋,笔画末端也出现方笔。

在实际书写过程中,以上这四种方法多是交替使用的,提笔与绞笔写出圆笔,顿笔与翻笔写出方笔。书写熟练了,行笔时往往并不刻意追求用哪一种方法,也不刻意追求哪一笔一定用圆,哪一笔一定要方,圆的要圆到何等程度,方的要方到何等程度,而是一任自然,不要刻意造作。

其实,圆笔与方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圆笔的笔画只能大体圆合,而方笔的笔画只能大体呈方形。尤其是方笔,用圆锥体的笔头写出完全方方棱棱的笔画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通常的情况是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结合,主次有别。《张迁碑》是方笔的典型,但是,《张迁碑》并不全是方笔,只能说方笔占了主导地位,方笔之外还有大量的圆笔和介于方圆之间的笔画。《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以圆笔为主,少有方笔,而介于方圆之间的笔画相当多。《礼器碑》与《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相比较,方笔较多,但总体上还是以圆笔为主。有些碑刻作品,其方笔与刀刻关系极大,不必刻意去模仿。

四、中锋和侧锋

中锋和侧锋是隶书用笔中最主要的内容。

1、中锋

中锋也叫正锋,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笔管直立,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副毫走笔画两侧。中锋用笔,笔锋(主毫)走笔画中路,笔画中路注墨最多,副毫在笔画两侧运行,笔画两侧注墨就少,这样,笔画的中路和两侧墨的厚薄不一样,就有了立体感,线条浑圆饱满。

对于中锋用笔的方法,明代赵宦光《寒山帚谈?用材》中说:“正锋全在握管。握管者,则求其锋侧不可得也;握管直,则求锋侧不可得也;握管袤,则求其正锋不可得也。锋不正,不成画;画不成,字有独成乎?”可见,中锋用笔的关键在于握管,要想锋正,就得把笔管握直,让笔锋在笔画中路运行。所以,清代王澍《论书剩语》中说:“中锋者,谓运笔在笔画之中,平侧偃仰,惟意所使。”

中锋用笔是蔡邕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九势》中说:“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用笔被书家尊为用笔圭臬。蔡邕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用在铁线篆上是可以的,隶书承袭篆书的用笔,主要是中锋行笔,但隶书发展了篆书的用笔,其中就有侧锋用笔。

2、侧锋

侧锋,就是行笔时笔管稍微倾斜,笔锋不走笔画中路,而是偏侧到笔画一边,写横画偏侧到笔画上缘,写竖画偏侧到笔画左侧等等,侧锋用笔笔画生涩屈曲,具有苍迈古拙之气。

总之,篆书中锋用笔,隶书以中锋为主,兼用侧锋。

五、疾笔和涩笔

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1、疾笔与涩笔的含义

疾笔,指笔势的爽利轻捷,奋笔疾进。什么是笔势?笔势就是笔毫在纸面上往来运转的态势。隶书由篆书缓慢的行笔变为短速的奋笔,以疾取势,书写时力戒迟缓拖沓。但是,“疾”,决不单指行笔速度,一味图快,留不住笔,笔画便会轻浮失态。

涩笔,指笔势的迟重稳健,行笔以逆势而进,笔锋好似在克服着一种阻力向前行进。隶书所追求的线条是深沉厚重,有立体感,耐人寻味,因而特别重视行笔的涩。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得很到位:“用笔者皆习闻涩笔之说,然每不知如何得涩。唯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涩自涩矣。”涩笔能使笔锋力透纸背,笔画浑厚苍劲。如同不能把疾笔理解为一味图快一样,也不能把涩笔理解为一味求慢,行笔过于迟缓,笔画必然呆滞无神。

2、“疾”与“涩”是对立的统一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说:“用笔不可太迟,迟则漫无神气;不可太疾,疾恐窘步而失势。”清代蒋和在《书法正宗》中说:“疾涩:宜疾则疾,不疾则失势;宜涩则涩,不涩则病生。疾徐在心,形体在手,得心应手,妙出笔端。”综上所述,行笔过快,笔画势必滑而不实;行笔过慢,笔画就会呆板无神。疾笔与涩笔有机结合起来,手下的笔画才能既爽利又浑厚,呈现出苍劲潇洒的艺术效果。

笔法是表现隶书线条特色美的基本手段,对于隶书的学习,一定要重视对其笔法特点的锤炼与内化。

适合小学生练的楷书字帖

《小学1-6年级字帖练习下载(上册)》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paip

小学1-6年级字帖练习下载(上册)|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生字练字帖|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生字练字帖|最新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识字表练字帖.pdf|最新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写字表练字帖.pdf|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识字表练字帖.pdf|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练字帖.pdf|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写字表生字字帖2.pdf|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写字表生字字帖1.pdf|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写字表生字字帖.pdf|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识字表生字字帖.pdf ?

上一篇:书法练字本封面 下一篇:三年级上册英语练字帖(三年级英语练字字帖)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练字推荐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