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硬笔书法字帖图片?公认最好的硬笔行书字帖?

公认最好的硬笔行书字帖?

1、田英章硬笔

这本字帖很有名,田英章结合了九成宫和灵飞经风格,最关键的是写了很多他的练字感悟。不过,通篇都是繁体字,也有不少异体字,所以作为进阶款来学习为佳。

2、荆霄鹏行楷

行楷是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正如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以行楷作为过渡,是我们把平时的练习结合近日常手写的重要一步。荆霄鹏行楷比较接地气,推荐。

钢笔硬笔书法字帖图片?公认最好的硬笔行书字帖?

请问下硬笔书法练字APP用啥好呢?

推荐小书经APP,总结就是别人有的功能它也有,别人没有的功能它还有,亮点就是评分功能,可以对写完的字帖进行评分。对于练字的人来说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一件最好的事了。

练习硬笔书法时,大家用的都是什么笔呢?

书写工具固然是写好字的一个方面,却不是重点。俗话说,名家写字不择笔。功夫到了,什么笔写得都漂亮。但有一支好笔自然更加得心应手,发挥超常。个人认为练字时对笔不需要过多纠结,一般普通的几十元的钢笔就足够用了,重要的是下功夫研究字的结构特点,烂熟于心,这时随手一支笔你也能写出漂亮的字。

本人(头条号娱满堂)练习硬笔书法多年,之前用英雄牌普通钢笔写了多年,现在更多用的是中性笔,写作品时比较喜欢用1.0黑色中性笔,感觉粗一点的笔芯稍好,能够通过控制笔法和用力轻重写出类似毛笔的感觉,表现力强一些。

在练字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挑选一款稍好一点表现力强一点的好钢笔,了解掌握笔的特性,熟练运用到练习创作中,会有好的效果,成为自己最心爱的笔!

欢迎喜欢练字的朋友与我交流互进!(jjhjfc123)

用钢笔字代表硬笔书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无论是钢笔、毛笔、秀丽笔、签字笔、中性笔等都是一种书法的表现形式而是,也是一种语言交流和表达形式,只有相对,没有绝对。不可太过于狭隘。

有一种说法我倒是很赞成,除软笔以外,皆可称硬笔。其实硬笔也可以表现出毛笔的力度,只是我们因为学习时间短,还没法掌握而已,我和群友们正在学习中,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的日常修习之作:

书法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但统称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需刻意有别,书写的笔在变化只能代表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于大家书写的速度要求更高,是实用局面的无限放大,毕竟方便,但就书法而言,软笔书法的表现力更强,笔画更细腻柔和。

但因为硬笔本身笔质更硬气,想要书写柔和富有灵性,对于笔画的控制力度更强。

例如:

这种笔画也是用中性笔所写,呈现形式与软笔表现形式差距不大,反而表现力中增加一份刚柔力道,说明控笔才是表现力的关键。控笔指的是下笔时粗细控制的速度,及笔尖流水的速度,这个跟执笔方式和笔尖倾斜角度有关系,后期会详细更新。

学习控笔最好的方式就是练习横线:

横线的写法:以点右下角起笔,约30度,横线滑动,逐渐变轻,下笔力度逐渐减轻,约过2分之一处,逐渐加大下笔力度,横线就逐渐变粗了,约到临近收尾时,逐渐右下角倾斜,抬笔收尾。

按照正确的横线写法,每天练习200遍,用最轻的下笔方式,写出横线,用最重的下笔方式写这个横线,每天练习时间约2小时,预计练习1个月,即可对控笔有所掌握,下笔轻重便能有所控制,出锋也变得简单了。

学会控笔,再写字,就变得更有力度了。

-------分割线----------

所以写字用什么笔不是最关键的,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都是书法的范畴,关键是文化的植入、修养、远见、心胸的融合。

现在硬笔书法不仅用钢笔来代表,中性笔、秀丽笔、钢笔都是书写硬笔的主力军。

个人建议:

入门级学员:使用0.7中性笔

中级学员:使用钢笔

待到成为高级学员:任何笔都是一样的效果,即便手指、木柴、树枝等都一样,可以呈现一手秀丽的书法。

我很庆幸每天有这么一群人陪着我练习硬笔,敦促着我,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每天相互交流,相互指点,渐渐把爱好变成了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了文化的传承,期待大家能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练习硬笔书法,用什么样的纸张比较好?纸张底下需要垫上类似毛毡一类的东西吗?

壹庸浅谈,不周见谅。

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也是尝试过不同的工具,不过,不同的工具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甚至,工具的不同写出来的东西都不相同。

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换一种工具还得继续适应,当然,一个时间不会太长,就个人经验和喜好而言,我喜欢稍微柔软一点,不是太光滑的纸,报纸的那个纸质特别喜欢,应当是新闻纸吧!没有过多的研究,就笔而言,感觉都没啥太大的区别,学习时应当钢笔顺手点。

另外,老师提到的在下边垫东西,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不过一般垫报纸就可以,或者写字的纸多点也行,毕竟,硬笔字的有些技巧需要借助下边的弹性才能更好的表达,不建议单纸下边垫毯子,这样容易弄破,也不好控笔。

附图为壹庸拙笔,更多内容请关注壹庸诗书文。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