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字帖(《曹全碑》练习完了后练什么字帖?)

贴倒福的由来50字?

据说清末慈禧太后大寿,太监李莲英在墙上贴了一个福字,误贴倒了。慈禧太后责问李莲英,为什么贴倒了,李灵机一动,马上说福字应倒贴,意为福到了,很吉祥。慈禧高兴了,从此福字就倒贴了。

李 字帖(《曹全碑》练习完了后练什么字帖?)

《曹全碑》练习完了后练什么字帖?

《曹全碑》是属于隶书字体。

隶书它笔画粗细均匀,行笔温润而且字形工稳,方正古拙。

隶书它作为一种最为灵动且高古的字体,一般刚学习毛笔字时建议先学习隶书,隶书是书法入门的好字体。而《曹全碑》它碑文保持极为完整,极少残缺,拓本清晰,尤其是初学隶书的好范本。

学完《曹全碑》后个人觉得女生介意临摹《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欧体,欧体比较清新秀气,大部分女生都比较喜欢这样的字体。本人就是在临摹《九成宫醴泉铭》

除此之外还可以临摹《颜勤礼碑》它的首页就介绍了关于颜体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画的变化形态对应颜勤礼碑,后面把碑文进行了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进行把偏旁和部首的进行了规律,并介绍了详细的备注,更加有利于初学颜体和练习颜体书法的朋友进行揣摩。(谢邀)

孩子为什么写不好字?

关于孩子的书写,不考试就没有多少人重视;有电脑打字了,就更没人重视;班上好不容易有几个写得好的,原来是来自书法班的。唉!我是老师,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但是,既然问题出了,那就要寻求解决。弄清原因了才能对症下药。那就先看看孩子们的书写现状吧。

据我的观察,孩子书写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姿势不正确。

(1)坐姿错误:坐不周正,把头歪向左边,头几乎要睡在左臂上了。

2)握笔错误:学生写字时,右手腕往内弯,右手心是向着自己心口的。

(3)本子摆放错误:本子歪斜放着书写。

2.布局不美。

(1)笔画不清:有的是一个字的内部笔画不清,无法辨别正误;有的是一行笔画不清,挨挨挤挤的,不成字数。

(2)大小不一:一页作业,字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整体来看来没有美感。

(3)涂污重。

3.没有书法味。

(1)间架结构不好。这是书写没有美感的最大问题。

(2)没有笔锋。这是书写没有美感的第二大问题。

导致现状的原因:

1.学校教育不重视书写教育。特别是小学书写教育没打好基础。中小学课程表上都有书法课,但一般都上成语文课了。

2.初中作业量太大。学生几乎都是又委屈又理直气壮地说:那么多作业,注意书写质量就要影响速度了。

3.缺乏专业的书法指导。一般都把书法课安排给语文老师的,语文老师的书写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4.不考试,就无人重视。现在教育形成了一个怪现象:要考试倒逼才去做。像课外阅读中整本书阅读纳入考试内容才有人去读一样。

那么怎么去改变书写现状?

1.真心希望学校把书法课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上起来。学校才是孩子们成长的根。看着校外方兴未艾的书法培训班,内心真不是滋味。

2.希望学校有专业的书法老师,让学生在起点就能享受专业的教育。

以上都是想象,暂时还不能变成现实。

以下针对上述书写错误表现,提几条实际的可操作的建议:

1.纠正姿势。

正确姿势应该是端坐桌前,右手腕是如舞蹈中的压腕,即手掌是上扬的,手心向着前方45度方向。把作业本垂直于自己的胸部平放。

2.选择书写规范、适合孩子的字帖,并教会孩子读帖。

读帖的方法,请参看我10月24号回答的“学习硬笔书法,有必要临帖吗?”。

3.单字练习。

第一,练习手写体的间架结构。我总结的规律是:横的笔画向右微微上翘,字体内部笔画参差不齐,往左的笔画短,往右的笔画长。

第二,练习笔锋。平时手写体的笔锋与毛笔书写是有区别的。在关键笔画的起笔、折笔、结束时按压一下就行。所谓的关键笔画,就是一个字的外围笔画。

4.整体练习。

单字练习最终是为整体书写服务的。学生作业的整体效果,一是要整页字体大小一致;二是不要涂污;三是注意行距,每一行不要写得太满,只占格子的四分之三甚至三分之二即可。

5.督促孩子持之以恒地练习。

书写跟其他事情一样,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

带有字的字那些?

带有字的有:

郁,郁金香,郁闷,郁美净。

肴,美味佳肴,肴肉。

随,随风而去,随缘,随便。

宥,宥性,宥宥,宥胜。

淆,混淆视听。

贿,贿赂,行贿罪。

髄,姷,栯,陏等等。

行书入门练些什么字?

行书入门可先练练楷书和行草书过渡的书体一一行楷。比楷书灵动,没有行草使转连笔多。动势也没行草强,基本是楷书构架。如智永行楷《圣教序》。

(智永行楷圣教序)

此帖温雅清劲,流美自然。有行书笔意,字独立而规矩,用笔变化较多。

如二横并列的一横轻、另一横重。撇画轻捺画厚重。主笔长横有的中段细瘦,末端稍顿笔。起笔笔锋入纸切笔动作细微,轻灵婉转。有的长横露锋直下笔,由轻至重,笔画由细渐粗顿笔作收,凌厉劲健。何绍基说他的用笔特点是笔笔空中落,空中住。

(智永行楷圣教序)

结构上较端庄而流丽,平稳匀称,舒展大方。雅俗共赏。苏轼赞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谈。″

把此帖临好后,就可以临王羲之的《圣教序》,相对来说,经过临智永行楷《圣教序》后,再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容易入手些。

(上图行楷书法作品为智永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