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原字帖,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多少?

本文目录

  1. 临习褚遂良字帖顺序?
  2. 书法的九成宫和圣教序是什么意思?
  3. 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多少?
  4.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可以和哪些碑帖穿插临习呢?
  5. 喜欢行草书,老师们推荐一下字帖,临写了两年的圣教序了?

临习褚遂良字帖顺序?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一大批书法家,褚遂良是其中一个。临习褚遂良字帖,先临雁塔圣教序,再临倪宽赞,最后学习其行书。学习中国书法一般都要从楷书开始练习,再学习行书草书,其间可以临习篆书和隶书,这是基本规律。

书法的九成宫和圣教序是什么意思?

书法的九成宫全称是《九成宫醴泉铭》,是一本楷书字帖的名字,作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圣教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是行书字帖。第二是指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字帖《雁塔圣教序》。

上述字帖都是千古名帖,是为历代书家习练书法的必选范本之一。

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多少?

行书字帖圣教序,是怀素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一本字帖。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大约三至四厘米。大家知道,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而王羲之是伟大的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见他在书法上艺术地位之高。王羲之书法一直是学习书法的最佳范本。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可以和哪些碑帖穿插临习呢?

謝邀!

《圣教序》是集字刻帖。与冯承素摹本《兰亭序》墨迹有许多不同点。最关键一点,是圣教的笔画起收斩截利落,字形结构相对中正平和。

圣教是煌煌大帖,全文1904字,其中单独出现的字727个,重复出现的字473个。重复字中,之字就出现过52次,无字出现过38次,而字出现过42次,其,者,故,不,于等等都重复出现过二三十次。细察之,重复的字没有一个在造型上重复的,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圣教被历代书家允为学习行草书,学习二王的入门范本。

但圣教存在天然不足。学习时应该高度注意。

一,圣教是集字刻碑,字形的大小,倾侧以及字组(两个字以上相连或两字以上墨色,字形大小,倾侧方向相同),行矩的变化几乎没有,即使有简单的变化,但幅度不大,有的甚至还不自然。不参考其它帖练习,单独学圣教,往往单字写的相当准确了,但成篇就象砌砖块,写得字形一样大,笔画一样粗,墨色一样黑,形成所谓的‘’三一‘作品‘’。

这是写行草书的大忌。

二,看不清笔路。这个问题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写出来笔画干净利落,弊在于笔法的简陋单调,因为刻工不可能把笔法最精微的部分刻在枣木板上。看不到就谈不上学到。

三,学习圣教的关键,是要掌握行书的结构,以及同字不同形的变化规律。这是学习行书以及所有字体的核心课题之一。结构能随意拿捏,其余的问题会随着结构的准确优美而自然得到解决,或专门训练一段就能提升上来。结构学不好,永远都是障碍。圣教是学习结构的重要参考资料。

与其它帖交替练习,本来就是学习书法的题中应有之意。但要有目的性。学习书法就是不断补短的过程,笔法,章法,墨法上存在短板,可以找出在这几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二王一系的法帖,参考练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逐步解决。

古法帖各有突出的一面。但以二王的手札,宋人苏轼,米芾的行草书经典法帖为范,当为正途。

圣教序原字帖,圣教序原帖每个字尺寸多少?

不是交互练习的问题,关键是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个大课题,几段话不易说清楚。一家之言,谬误难免。但仍然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喜欢行草书,老师们推荐一下字帖,临写了两年的圣教序了?

[赞][赞][赞]既然先练了书圣的集字两年,[祈祷][祈祷][祈祷]了解一下章草是什么?以及发展史。[祈祷][祈祷][祈祷]研究书圣王羲之的著名传承人有几个,以及找到他们成功的特点有哪些是你现阶段能够得着的,容易上手的,选选看。一、感觉练习效果不错的[赞][赞][赞]《草诀歌》具有入门启蒙的引领抚育功能[赞][赞][赞]《历代章草精选》解决一些草书用笔的疑惑,对提高控笔特别有好处二、临帖后必须“写作业”,参加“小考”,使自己稳健的进步光临帖不做作业是不行的,不利于提高[祈祷][祈祷][祈祷]我说的作业指———利用临帖学习的笔法,写贴之外的一段文字,长短不限。总之要练习学习的笔法、笔势,将其融为自己的书写习惯。[祈祷][祈祷][祈祷]我说的小考指———过年的春联,既然集字了,不如将字集于春联之上,喜庆之余,出来进去的常看看,时间长了,看的多了,就会发现不足,有利于改正提高。三、“阅贴”提高审美,是必修而非选修认真阅贴,仔细看运笔,多读几遍就会多一点儿认识,一点一点积累,就离正确运笔越来越近,模仿的越来越像。对提高特别有帮助。王羲之的,怀素的、张旭的,孙过庭的、颜真卿的、解縉的,都欣赏欣赏。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