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行楷练字帖?行书排字规律?

admin 练字纸张 2023-05-17 0 宗行楷练字帖?行书排字规律?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有人觉得宋徽宗赵佶的行书,《蔡行敕卷》很难练?
  2. 硬笔行书怎么练?
  3. 临摹楷书、隶书字帖,你最推荐哪本?
  4. 行书排字规律?
  5. 学习启功书法应该从他的行书还是楷书入手?

为什么有人觉得宋徽宗赵佶的行书,《蔡行敕卷》很难练?

我是一人。宋徽宗《蔡行敕卷》确实不好练,宋徽宗因瘦金体太过知名,他的行书和草书练习的人非常少。

宋徽宗只有在写瘦金体的时候稍稍周正,行书草书太过于飘逸。

先说一下宋徽宗行书《蔡行敕卷》,正文部分如下图。

《蔡行敕卷》行书,纵35.5厘米,横214.6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真伪有一些说法,虽然有黄庭坚等的伪跋裱在后面,所以有些人认为是宋太宗的字,但内容来看定为宋徽宗的字。此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的敕书。

《蔡行敕卷》释文:敕蔡行。省所上劄子。辞免领殿中省事。具悉。事不久任。难以仰成。职不有总。难以集序。朕肇建纲领之官。使率厥司。况六尚之职。地近清切。事繁而员众。以卿践更既九。理宜因任。俾领盾省。实出柬求。乃愿还称谓。殊见撝谦。成命自朕。于义毋违。尔其益励前修。以称眷倚。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四日。

根据《蔡行敕卷》内文,宋徽宗写得时候不是心情平静的时候写的。可以看到细节。

毫无疑问宋徽宗的控笔能力极强,《蔡行敕卷》也写得飘逸,但是初学者一定学不会。宋徽宗写《蔡行敕卷》是比较快速书写的,而且非常连贯,一气呵成。而且《蔡行敕卷》35.5厘米,一列基本上只有7个字,有些字比较大在5厘米左右。

5厘米大小的行书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并且每个字都不是单独的,字与字之间有连带,难度很大。

为什么宋徽宗的行书学得人比较少?

一、宋徽宗本人就不太受历代文人喜欢,很多文人都是充满讽刺。

二、宋徽宗的瘦金体,实在太耀眼,没有太多的人注意他的行草书。

很多人光光学习瘦金体能够写好的人,我个人到现在没有看到过,瘦金体其实并不简单,字要立的住,并且舒展张扬,可能是我看得少,至今没看到有人能够写得比较好的瘦金体。

三、宋徽宗的行书不是那么有名,也不是那么有特色。

基本上所有认真学习书法的人学习行书,肯定会选择《圣教序》。

《圣教序》每个字都比较精致精准,而且每个字都能单独练习。如果不喜欢这样的风格,那么宋朝其他人的行书学写的人也不少。比如米芾的行书,我们当代很多人都学,下图米芾《蜀素帖》。

一人有感

历史上能够留下只言片语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宋徽宗能够留下瘦金体就已经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我个人不建议花大量时间临写宋徽宗的行书和草书。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硬笔行书怎么练?

要说提高硬笔书法的功力,个人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大概分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基本功。

也就是我们练习硬笔书法开始的基本功很重要,它对以后的书法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好我们把书法的基本功(楷书)掌握好。如果基本功不好,也不想练楷书,个人觉得练练行楷也是可以的,也会有很大帮助。

第二,书法的练习技巧和方法。

在我们练了一个阶段之后,这个时候就要练习一些书法的用笔技法或用笔技巧,至少我们要了解怎么样去表达一个字,怎么样写才好看,才漂亮。最好有好的范本去临摹,去揣摩,去分析,然后再加以练习。

第三,就是坚持练习。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其实都是辅助作用,真正的提高书法功力,就只有多练,勤看,再加之坚持才是关键,没有坚持练习的习惯,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坚持读帖,坚持学习,坚持练习书法的功力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体现。

以下是个人习作,望相互交流!

临摹楷书、隶书字帖,你最推荐哪本?

谢谢悟空邀请!

这个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因为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初学者,建议临写曹全碑,它的特点是一波三折,蚕头燕尾,比较好入手。

宗行楷练字帖?行书排字规律?

我临写《曹全碑》一年多,还没掌握好要领,所以,写的不好,顺便发几个字,请大家指教。

行书排字规律?

行书结字的九大基本规律: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张怀也说:“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

1、二王行书。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畹冉允谴蠹摇

2、颜体行书。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

3、魏碑行书。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有基本的规律可寻。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无不源于和谐、变化的需要。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下面以米芾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一、大小长短

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二、平正欹侧

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不同风格的行书的欹侧程度不同,如米芾的行书较赵子昂的行书的欹侧程度大点。

三、减省连结

行书与楷书另一大区别就是行书下笔收笔的连丝呼应,使得点画方向性加强,气的表现更强烈,表现在结字上,便是省简了笔画,这些连结一起的笔画组成了不同趣味性的组合,形成对比。

四、收放伸缩

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左右收缩,突出另一笔画(部分);为了对比变化的需要,字的某一笔画(部分)上下伸展,另一笔画(部分)收缩。

五、疏密匀豁

楷书一般是匀称布白,行书的布白较楷书的布白丰富得多,行书布白有匀有豁,有疏有密。这点也是初学者容易犯错的,容易把字写得平均分布,毫无趣味性可言。

六、开合向背所谓开,是指字的笔画有向外拓展的趋势;所谓合,是指字的笔画呈向内聚拢的趋势。开合又称“向背”,背者为开,向者为合。米行书中宫紧收,结字以开(背)为主,颜行书外紧内松,结字以合(向)为主。其实每位书家的结字都有开有合,或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如此方显得生动。

七、有让有就字内部之间有让有就,笔画才能穿插呼应,团结一体。需要指出的是行书的让就较楷书的程度大。楷书的就还保持字内笔画的不重叠,行书的就有时会几笔相接,有重叠的部分。如“鹤”、“衢”、“终”、“秋”、“旅”等字。

八、参差错落

类楷书结字的规律,为了忌讳字的平齐,字的各部分适度错开位置,反而重心安稳,生动有趣,从中也体验到书法家创造性的表现。如“报”、“躯”、“虹”、“鸿”是上下错位,“半岁”是左右错位。

九、凡同则变一字内有相同的点画要处理得不雷同,如“形”字;一字内有相同的部分也要变化,如“羽”字;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在一起,该偏旁部首也要有变化,如“仕倦”;在一件作品中,同一字多次出现,也要求变化,如《苕溪诗》中几个“好”字的变化

学习启功书法应该从他的行书还是楷书入手?

启功先生的书法在当今书坛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先生在世时书名就很盛,其作品在市场上也很吃香。很多人都知道,启功先生自己就在市场上见到过别人仿制他的作品,但是启功先生不以为意,笑言要给别人留口饭吃。先生离世后,仍然有不少人在学习他的书法。那么,学习启功的字体到底是从楷书入手还是应该从行书入手呢?

熟悉启功书法的人都知道,他的字体是以柳体为宗的,经过数十年的淬炼,形成了一种有自己独特风格、辨识度非常高的字体,人称“启功体”。这种字体经过必要的加工和完善后,被录入电脑字库,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标准字体。其实,启功先生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楷书或行楷为主,基本不用草书和其它书体创作作品。而且,启功先生的书法风格就是规范和美观,虽然有着很深的传统底蕴,并且笔力彰显,但是笔画和结体变化并不太多。所以,启功先生的书法,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要把握其特点都不太难。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有些人称启功先生的字体为“馆阁体”。尽管启功先生自认为达不到馆阁体的水准,对馆阁体的评价也并不低。但是,平心而论,启功书法艺术品位并不差,归于馆阁体还是有失公允的。

很多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仿冒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都在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而且启功先生的书法也的确不难上手。一般来说,具备一定书法功底的人,有个大半年的功夫,基本就能把握住启功先生书法的特点,模仿着写点作品,稍加装饰后,骗骗外行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当然,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确是因为喜欢启功先生的书法才找来他的范本学习的,并非为了仿冒什么作品。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是从楷书还是行书入手,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都不是太难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书法爱好者从传统的经典法帖入手更好些。如果具备了一定传统书法功底后,再来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你会觉得更容易理解,上手也会更快。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