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字帖(硬笔书法考级1-9级考试说明及范画?)

本文目录

  1. 想练钢笔字用什么字帖比较好?
  2. 能不能推荐一些上手比较快的字帖?
  3. 硬笔书法考级1-9级考试说明及范画?
  4. 小升初考试需要准备什么文貝?
  5. 有什么适合初中生的行楷书字帖推荐?

想练钢笔字用什么字帖比较好?

关于钢笔字字帖,推荐以下4位老师的:

1、田英章,田英章老师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其造诣众所周知,也是诸多学者首选的临帖作品之一。尤其其钢笔楷书最为出名。

2、顾仲安老师:其最为著名的就是硬笔书法,也是军旅书法家,其字体结构宽博,稳重、落落大方,擅长行书。

3、吴玉生,曾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其从事书法教育事业14年,最著名的就是红楼梦。这份作品经过多次印刷。

4、张秀:著名女书法家,曾经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唯一中国钢笔硬笔获奖女书法家,其小楷书法是最为著名的。建议女生可临摹学习。

能不能推荐一些上手比较快的字帖?

两个月想把书法练好很难,但可以练得比较工整!

写大字,要横平竖直,注意字间距,这样看上去就不错!另外在考试的时候,尤其是写作文时,如果个别写错一个两个字,就不要勾抹了,那样效果更不好,批卷老师很忌讳勾勾抹抹的!如果练习英文,建议你看看衡中体英文字帖!

希望这些意见对你有用,祝你考试成功!

硬笔书法考级1-9级考试说明及范画?

一级:内容自选(正楷)①点画基本合理;②字形结构较为平正;③无错别字。完成一幅不少于40字作品,考试时间90分钟

二级:考题自选(正楷)①点画合理;②结构安排平正、匀称;③章法比较合理;④无错别字。完成一幅不少于40字作品,考试时间90分钟。

三级:考题自选(正楷)①点画用笔有轻重之分;②结构安排较为合理;③能初步协调作品内容与落款位置的关系,整体布局较为统一和完整。完成一幅不少于40字作品,考试时间90分钟。

四级:考题自选①能掌握用笔的多种技法;②结构安排合理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③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关系处理得体,并且布局上能与落款的大小、位置相协调。整体布局完整、统一。完成一幅不少于60字作品,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级:考题自选①点画较为流畅,无明显败笔;②结构较为端正、平稳,并且生动活泼,有疏密变化;③章法横写、竖写均能前后有序,主次分明,落款与正文较为协调,无明显不妥。完成一幅不少于60字作品,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字帖(硬笔书法考级1-9级考试说明及范画?)

六级:考题自选①点画的线条明快,用笔精到;②结构能按照书法结体的法则,讲究字形的造型美观并且有丰富的变化;③章法要讲究虚实相生,错落变化,落款与正文布局合理、统一、完整。

七级:命题①点画遒劲,并应下笔有源,略见毛笔字的功底;②结构巧妙,在动态中见平衡,疏密关系处理得体;③章法错落有致,落款与印章位置恰当,作品布局合理协调。完成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的作品一件,每幅不少于80字,考试时间120分钟。

八级:命题本级的具体标准可以参照7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即要求作品在整体上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并有浓厚的创作意识,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完成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的作品一件,每幅不少于80字,考试时间120分钟。

九级:命题①能够掌握多种书体的书写规律;②点画分明,用笔精到,线条富有力度,并能体现出一定的个人风格;③结构安排合理妥当,充满生机和活力;④章法从正文到落款、钤印等均较为和谐、完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⑤不能出现错字、漏字、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混等现象。完成楷书作品一幅,横写行书作品一幅及其他书体作品一幅,每幅80-150字,考试时间150分钟。

十级:命题①具体要求可以参照九级的考核标准;②在精于一种书体的基础上,擅长多种书体,并有独特的个人风格;③杜绝错字、漏字、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混等现象;④考核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限时限量完成应用文体的试题(如信函、日记、随笔等)。完成楷书一幅,另附其他书体二幅,共计三幅,每幅80-150字,考试时间150分钟。

小升初考试需要准备什么文貝?

小升初初考试要准备文具有:园珠笔3支,2b铅笔2支,试卷垫1张,草稿纸2张,象皮檫一个,大概就这些。准考证不要忘记带,没准考证进不了考场。当然要有个好的心态,放松心情去考,人生不是只有这场考试,还有很多,很多,平常心对待尽力就好。??????

有什么适合初中生的行楷书字帖推荐?

根据教学经验,初中生已经有了个性追求和很高的审美水平,学习书法也要请他们自己去看,去选。启功先生曾对于选贴问题说,请他们到书店去看,哪本帖看着顺眼,喜欢就选它。毕竟是他们去写,不是旁人。学书本已很枯燥再没有自己喜欢的好帖,将是很痛苦的事,也不利于坚持学书。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