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练字帖,练字要不要用字帖?

admin 练字文笔 2023-05-14 0 手把手练字帖练字要不要用字帖?

本文目录

  1. 三年级如何把字写的工整?
  2. 我是一名书法老师,怎么教练字最有效果?
  3. 孩子练字需要报班吗?
  4. 练字要不要用字帖?
  5. 坚持练字一年是什么样的体验?

三年级如何把字写的工整?

孩子写字一定要坐端正,开始的时候让孩子写慢一点,一笔一划写工整、写清楚。

有时间多练习,教孩子怎样执笔、运笔,使孩子掌握汉字的基本写法。

还需要孩子对写好汉字有兴趣,愿意练字.毕竟只有孩子自己有兴趣了才能坚持.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练字,并有适当的鼓励,比如哪个字好,哪个字为什么不好.一开始别图量大,让孩子自己决定写多少,别让他觉得练字是苦差事.同时还是很好的亲子活动。

我是一名书法老师,怎么教练字最有效果?

手把手练字帖,练字要不要用字帖?

你好!我来说点我手术之前,教我的学生学书法的一点体会。

问题是你的问题是教学龄前的小孩子学书法,还是教在校学生学书法,如果是在校,是小学还是初中……。是毛笔还是钢笔没说。我不清楚,还好反正是写字,大慨地说说也还可以,仅供参考。不明白的或不当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借助头条平头,继续讨论。

一是目的要明确。为什么要学书法。学书法是为掌握方法,使字写的既快又漂亮(美观)。目的明确,才能持之以恒。注意掌握方法是目的,不要受其它的诱惑所干扰。见异思迁,就会前功尽弃。

二是方法要正确。从执笔,姿势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细微处见精神。学书法,入门在临摹。有些人认为临摹是虚费精力、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其实不然,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入门途径。怎么起笔?怎么行笔?怎么收笔?怎么结构……?

只有学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学?老师教?老师怎么教?教临摹。用临摹的钥匙打开书法的大门……。所以说,临摹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必不可少。

关于临摹,我在我的主页中其他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及,为方便阅读,我复制粘贴到这里。

临是照着字帖来写,摹是将字双勾下来,在字的轮廓内填写,又称“描红”。所以说临帖容易学到用笔,摹帖容易学到结构。临摹学习看上去慢,其实并不是的。在这样的方法中,可以学到用笔,学到结构。

由于是在轮廓中填写,笔毫平铺,运行都是在界内来完成的,都是在规矩中完成的,前人说这样可“节制其手”,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容易接近“古人”。就像是被搀扶着学走路,又好像是有“古人”在指引着入门前行的道路,这样也就容易会走了,也就少走或是不走弯路了……。这实际上是慢中求快。

在临摹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落笔生根、落笔无悔”中怡情养性;在“心正笔正”中陶冶情操;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养成细心;在“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中累积笔力;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培养耐心;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锻炼毅力;在“眼高手低,手高眼低”中提高兴赏水平;在“笔成冢、砚成臼”中练就功夫,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中坚定信心……。

三是练习书法要定时定量。练习书法,要定时定量。笔头子要天天磨,我与帖才能一天一天地靠近;一天不磨,我与帖就会疏远一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就叫做有日积月累,才有日新月异。

四是多看,多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在交流中学会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

当然,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方法要灵活,要善于总结和规划,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将书法教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

欢迎欣赏、点评、交流!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本人必删。)

孩子练字需要报班吗?

61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太二数学课堂

2019年12月20日·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不管是想写作业时把字写好,还是想参加比赛,都需要报班,而且报师资力量好的培训班,否则既耽误时间,又没把字练好。

以我过来人的经验谈谈理由。

我家大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练字了,专业叫书法。在一家私塾上的幼儿园,有专门的开笔礼,小孩对写字挺感兴趣,可能有点遗传,我本人也挺喜欢的。发现这点优点后,我们就在外面就近的地方报了一个学习毛笔字的班,也没多了解就直接报了,一个班就七八人,周边学练字的班很少。都是从练笔划开始,孩子们都差不多大,有共同语言,在学期间还交到几个朋友。这样孩子们每周末就主动约在一起去上课去了,根本不用催。每天晚上练二张,约半个小时,都很自觉。

在这个小培训班,每年5月和11月都会组织同学们去考级。记得第一次考级通过时,孩子们特别开心,拿到人生的第一张等级证书,从此孩子每天坚持练字的时间长了一些,也比以前更认真,勤奋了。所以有目标才有动力,书法考级是可以跳级考得。1至3级为初级,4到6级为中级,7到9级为高级,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级。前面级别相对容易很多,只要孩子认真学,认真练,过级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家孩子知道一级比较容易,后来就自己立下目标,直考3级,通过努力还真实现目标了,孩子特高兴。

直到六岁上小学了,学校组织一场全校书法比赛,我儿子可高兴了,以为可以大显身手了。当然学校也是分等级,1至3年级学生为一组,4至6年级学生为一组,这样相对公平点。这次比赛结果公布的名单上并没有我家儿子的名字,很失落。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了,回到家里大哭一场。经过我们大量做工作,过了一星期,终于又拿起笔来写了。

我多方联系到获得一等奖同学的家长,找到了这同学所在培训班。现场一看,傻眼了,无论是场地,还是师资配置方面,比我那家强十倍。我找到当家的老板聊了聊,果然厉害。老板姓陈,我们称陈先生,他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家,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还有很多头衔。这家艺术中心是专业教书画篆刻的艺术中心,陈先生亲自指导,手把手教。

有种相识太晚的感觉,带小孩去面谈,顺利收入学员,不过从头开始,之前的握笔和运笔方法都不对,跟先生学就得从零开始。这对我打击很大,对小孩打击也更大,学了近二年的东西居然是不对的。后来多方了解之前的书法老师是自学成材,考了一些等级证书,并没有专业系统的学习字体,更像是家长带小孩练字一样,有些写字好点家长都有他的水平。所以在这近2年的宝贵时间就白白的浪费了,或者说学到的东西很少。这家艺术中心主张比赛,不去考级,这点我也很赞同。

先生对学员们的管教之严是出了名的,课间不准讲话,课余不准追逐嬉闹,坐姿要标准,进门要说:先生,师姐,同学们好!出门要说:先生,师师,同学们再见!都是以孔孟之道和古礼教仪来规范孩子们,周边名气越来越大。最大的优点是因才施教,根据每个学员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学习不同的字体。

再经过三年练字,小孩终于在学校舞台上大展伸手,顺利拿到校一等奖。在五年级时还举办了一场书法展,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大夸奖。同时市级比赛取得二等奖,区级一等奖,作品在区图书馆和部分中小学校展览,这些都是对小孩很大的鼓励,小孩才更有信心。最大的受益是小升初,万万没想到能以书法特长生的名额进入到公办示范性中学。

现在孩子初二了,也一直在坚持练字,平常住校少练,周末就去培训班练字。经常也参加一些比赛,拿一些奖激励自己坚持练字。练字最难得是坚持,在培训班里气氛好,就像在学校里,大家都愿意上。在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以上就是我家孩子练字的部分经历,不管将来走向如何?不是每个练字的人都是朝专业书法家方向发展,至少在正规师资强大的培训班练字,将会受益终身,少走弯路。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事半功倍。

练字要不要用字帖?

练字肯定要用字帖。还需要正确的使用字帖。如何才算正确的使用自贴呢?他要求我们要长时间的去参悟,去领悟,去研读我们古人在写字帖的时候是如何用笔,如何用力的?这些东西看得久了会有一种和古人进行交流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水平的提升。感觉一来要立马动手示范演习反复的演习,才能无尽的向古人靠拢,进而达到古人的境界。

坚持练字一年是什么样的体验?

你好,这个问题我刚好可以回答,从练字贴到现在已经一年8个月,除了疫情在家间断过2个月没练,其他时间基本是天天练!

练字很枯燥,但可以让人心静。练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把它当爱好,不然很难坚持,三天晒网两天打鱼,那是练不好字的。书法家从练字开始一生都在练字。我们要学习书法家门的这种精神。

从离开学校,走上社会,20多年都很少拿过笔,字的基础就是学生时代比较认真写字。有段时间比较闲,就想着自己得有个兴趣爱好,充实一下自己。于是就想到了练字,练的是硬笔。没有老师指导怎么办?网上看视频找字帖练,看到喜欢的字帖就收藏起来,下午有空了就看着手机里收藏的字帖临。太久没写字,拿笔姿势都得不断调整适应,每天练2.3个小时,一段时间下来,中指靠笔的地方都成茧了。但坚持总算有收获。

这是开始练字之前试笔,是不是很难看?

每天坚持不懈练字,很枯燥,也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可能练字的方法不对,进步很慢。上网浏览看到赵孟頫的字帖,很喜欢,于是开始临赵孟頫的字。

0.7中性笔练一年后,开始练1.0的笔,1.0笔出水量比较大,很难控笔,就两种笔轮着练。练的字帖越来越多,主要临赵孟頫,成亲王的。一年半后,也开始偶尔临文征明的字体,也临草书。字帖看多了才知道古人写字这么牛逼,练字之前哪知道赵孟頫,张芝,张旭等大师级人物。

到现在已经练字一年8个月,总体练字的体验就是,开始练字很枯燥,很迷茫过想放弃,但等闲下来又会拿起笔练下去。没什么方法,就是多看帖,多临帖。练结构,笔法,现在练章法。

回头看之前写得字,觉得难看,说明欣赏能力提高了,字也相对有所提高,我觉得硬笔写得好看就行。

以下是最近写的:

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认真看了,不足之处请指点一二。顺便点个赞,关注下也是可以的。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