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笔顺怎么写(练字的口诀?)

admin 练字模板 2023-06-08 0

书法课堂快速练字?

要选用一本带讲解的字帖,先练习写偏旁部首,固定写一段时间,一般写几个月,再练习写无偏旁的整体字和每一偏旁的整体字,至少练写一年左右。

整体字一般先练习写16笔划以内的字。记住:笔划太少(3划以下)和太多(17划以上)的字不好写。先练简体字,简体字练好后,再练繁体字。

练字笔顺怎么写(练字的口诀?)

练字的方法和技巧控笔?

练控笔,即用笔轻松写出你想写的笔划形态和韵味。握笔有多种方法,最好能较直于纸面,中锋好出,斜笔侧锋好出;把所有兰亭序里的之字找出来,放大做到一张纸上,去摹写,放大,缩小写都有不同的意义,有直,有斜,有转,有折,有连有分,有提有按,很丰富;多读贴,可丰富笔法,便于书写中应变,多练,唯熟尔,即出型。

练字的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天父文支)

行楷字练字方法?

一、行楷的连带

笔画连带是行楷书的核心,唯有连带,方能提高书写速度。除了一般上下笔划之间的连带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连带。

1、改变笔顺。如分、交、布、必、巨、王等字,笔顺改变后,连带顺畅,书写便利。

2、笔画合并。如页、吊、此、高、非等字,笔画合并后,两笔并作一笔,使得上下连贯。

3、笔画省略。如即、动、蜂、龄、它等字的点、小竖、短撇等次要笔画,为了不妨碍连笔,就省略掉了,虽然省略了,但是仍易于辨认。

4、笔画替代。如风、喜、基、具、常、王、能、可等字,这写字大都采取了描摹轮廓的方式来写,用象形笔法勾勒出来,由于约定俗成,已被大家所接受。

要练好行楷,关键要仔细观察字的行笔路线,注意上下衔接,突出主要笔画,减少对笔画的修饰,尽量一气呵成,使字浑然一体。由于书写点画简略,随意自然,行楷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楷书与行书运笔的差异

在书写过程中,如果把楷书的运笔方法全然不变、生搬硬套地用于行楷之中,就会出现呆板别扭的字体,如果过于强调楷书中的逆锋落笔、回锋收笔等的运笔方法,就会使行楷失去了流畅、活泼之感。当然,行楷的确有楷意,但楷书在行书中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露的,切不可过分强调,否则既不能提高书写速度,又不能表现行书的那种潇洒如意的神韵。行楷中的用笔、转折等,应略带轻微的提按,加强转与折的运用。在这基础上,掌握行书的结构变化,合理地省略笔划,注重点画间的呼应和连贯。

三、练字的方法

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地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读帖是基础,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要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只有把字形象记英语单词、背数学公式那样烂熟于心,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才能熟练运用。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三是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下却不一定能写出来,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四是练结构。要写好行楷,结构的练习重于笔画的练习。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要掌握汉字的结构,大家可以写写黑体字,通过这种字体把结构进行校正,然后加以变化,写其他的字体也就容易一些。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练习方法,比如对比法、类比法、楷行结合法、字格法、空心字法等等。重要的是,要做到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总之,练字贵在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多加模仿,活学活用,坚决克服练习与使用“两张皮”现象,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书写水平了。

练字基础入门?

我认为练字的基础入门是,不管是硬笔还是毛笔,都要从字的点撗竖捌等基本笔划练起,然后再练正楷字体结构,这也是练字的基本功。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