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练字硬笔书法教学视频第十课,硬笔书法,是选择钢笔还是中性笔更合适?

本文目录

  1. 硬笔书法家中哪几个人的字体较为好看,适合模仿?
  2.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3. 有没有好的硬笔书法教程?
  4. 硬笔书法,是选择钢笔还是中性笔更合适?
  5. 每天看练字视频能练好硬笔字吗?

硬笔书法家中哪几个人的字体较为好看,适合模仿?

这个,看眼缘,你喜欢谁的就学谁的。因为,你喜欢的,是符合你的审美观、潜意识的,要顺其自然、才能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我书桌上的字贴:灵飞经、九成宫、卢中南、吴玉生、田英章、荆霄鹏,这些,我确实都很喜欢。

字贴虽多,但我临的不多,常欣赏字贴或网上的好字。这字好看到哪?是字的重心稳?“扛肩”或“悬针”夸张的恰到好处?是笔画俊朗,字有神采?同一个字,行家写的比我写的具体好看到哪了?都要思考!

有些书法基础后,就要提高自个的眼力劲,要敢于置疑,比如:行家写的某个字,可能处理的并不好看,若怎么处理会更好!古贴中,哪些字的结构笔画,依然适合硬笔实用书写?古贴中哪些字不适合硬笔实用书写,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去临习,都是要甄别思考的。欣赏的差不多时,再随手拿段文字,小抄一会。

所以,题主,单单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常思考分析,并坚持勤练字!以上,算是所谓的意临吧,我很崇尚硬笔字的实用性,就是能正常速度随意写,要能写好!因为硬笔的载体就是实用,而软笔字才是突出作品性!很多人用完全学软笔的方法,去练硬笔字,我不以为然。

附上,最近抄写:

看别人的书法,自己照着写一次,能练好硬笔字吗?

看人家的书法照着写,其实就是对临,这可以说是书法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但是,只练一遍肯定是不行的,要反反复复的练,把它写烂写透。另外一个前提是,这个人的书法要确实好。

能看到一副自已真心喜欢的好字是值得窍喜小幸运。它不仅让你学练书法有所参照,更重要的是可以点燃你去学习仿效的激情与冲动。古代的读书人爱写字,和那个时代又没有照相机复印机,更没有快递,他们隔着千山万水,不惜历时数月舟车劳顿,亲往观瞻胜迹。现在方便了,有网络有微信群,还有抖音小视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所以不要说今日的书法环境氛围没有古代好,古人有古人的长处,今人有今人的优势,只要心诚手勤,是可以学好书法的。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好字,不由自主的想去学习借鉴,但究竟怎么学怎么借鉴,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值得深思熟虑一番。一般来说,重在笔法字法的技巧,先形体后精神。我们常讲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体就是树木,树林即是精神。书临百遍,其功自见,要相信,只要下的功夫够足,就没有学不来的字。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

有没有好的硬笔书法教程?

我这套方法很独特,值得参考,请大家分享。练习硬笔书法的方法与步骤举要,如图:

一、训练准备。

1、选择范本。硬笔书法有实用、艺术两种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学习目的确定练哪种。例如,主要用于日常抄文稿、写作业,从历代毛笔小楷字帖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如:王羲之、钟绍京、李邕、赵孟頫、文征文、成亲王等,他们写的楷书、行楷或行书都非常好,笔法动作简单,字体工整隽美,容易上手。(网上搜)

如果喜欢个性化风格突出的,出于培养书法艺术兴趣爱好,那就从历代名家的碑帖、字帖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如:魏碑、唐楷……

2、书写用具。3B铅笔或2B自动铅笔、小夹子、中性笔或钢笔。拷贝纸、普通书写纸。如图:

二、训练科目要点。

1、执笔姿势。如图:

要点:①手指并拢自然蜷曲,掌心虚空如握鸡蛋,虎口处呈眼圆形。②三指轻度着力挟住笔管,指、腕保持松驰自然状态。③笔管靠置食指中间关节附近。④笔尖距离手指大约两横指远(自己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测量),书写时可以适当的进行调节,以运笔自如为准。

2、笔法练习。取一张空白纸,摆好书写姿势。画写线性图符练习控笔能力。如图:

要点:以指法运笔,意在笔尖。腕部虚着纸面随机而动。注意,千万不要用力捏,也不要使劲按。笔尖着纸力度要轻重适当,必须留有充分的提按余地。画写过程中,感觉到笔尖润滑不滞,行笔流畅,即为合适。

先用3B铅笔画写,通过笔迹颜色深浅判断用笔正误。比如,发现笔迹颜色很深,说明笔力过大,这样写法是错的,应及时调整。笔迹保持淡淡的灰色是正确的。

画写圆圈、线段基本要求,控制在1~2厘米之间为好。行笔速度尽可能的快一点,千万不要慢慢的画写,并且起~止须有节奏感。例如:圆圈是一个动作,一秒钟画一个。横线一个动作,一秒钟连画三条。竖线两个动作,一秒钟画两条。

如此反复练习运笔动作,直至指法灵活自如,笔尖活动范围大,没有障碍感。

练好铅笔以后,用这个手法使用钢笔、中性笔写字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得心应手,轻松畅快。

3、笔画练习。最好事先自编一个〈笔画表〉。可从选定的字帖当中,按八种笔画分类,将典型笔画单选出来(用电脑PS编辑好打印一份)。如图:

练习方法举例要:

将拷贝纸伏在〈笔画表〉上,一旁用小夹子固定住。从最左行上边第一个点画开始,沿着行向依次进行,用铅笔摹临法逐个练习。如图:

要点:先在原形影迹上细心摹写一下,体会起~止书写过程,把笔法动作感觉记下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描写几下,逐渐改为只描一下。然后,立即在其右边的空格里或空白处,默写一遍。注意,必须按照刚才描摹的感觉写,千万不要照着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瞬间记住它。

如此将全部笔画反复摹临几遍,直至精熟并记于心中,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否则,临帖的时候,由于笔画不熟,导致顾此失彼。

爱练字硬笔书法教学视频第十课,硬笔书法,是选择钢笔还是中性笔更合适?

4、临摹字帖。操作方法同笔画练习(略)。无论是楷书、行书,都要先用铅笔、拷贝纸练熟之后,再换成钢笔、中性笔搭配普通纸练习。

5、应用练习。这个环节训练的重点是,脱开字帖,模拟应用。基本作法举例如下:

第一步,抄帖练习。将字帖放置近前,把帖的字体抄写到用纸上(会有一点误差)。如图:

第二步,抄文练习。选一段熟悉的文字内容,如课文片段、成语联语、名言警句、业务术语等,进行实用书写练习。如图:

以上是我的教学方法(局部),仅供参考。诸多原因所致,很多具体操作细节无法在此详述,敬请谅解。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硬笔书法,是选择钢笔还是中性笔更合适?

中性笔和钢笔哪个更适合硬笔书法创作?其实两者虽然有一些微小的区别,但其实不是很大,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书法功底。

中性笔

中性笔因为出生的比较晚,因此你看很多老一辈的硬笔书家如:田英章、李放鸣、沈鸿根等等,都是用的钢笔,因为毕竟用的比较顺手。但是新生的一些硬笔书家,例如网上比较有名气的荆霄鹏、赵贺新等用中性笔较多。这些硬笔书法家能写好字,不是因为用了特殊的工具,而是扎实的书法功底。

中性笔按笔尖粗细分类有:0.3/0.5/0.7/1.0,0.3的是最细的,适合会计做账使用,0.5的适合日常办公书写,0.7和1.0的因为笔尖较粗,控制好了能产生线条的粗细变化,比较适合作为硬笔书法用笔。初学者建议0.7的,控笔比较好的话1.0的表现力更出色。

按照品牌分类的话有国产和进口的,说实话没感觉进口的好在哪里,我试过ZEBRA的中性笔,不知道是因为买到的是山寨货还是什么原因,书写的时候必须使点劲下水才会流畅,用力轻的话就不出水。

国产中性笔主要三大品牌:晨光、宝克、五千年,这三者我都试过,下面说说我的体会(以1.0中性笔为主)。宝克出水太流畅了,不太好控笔,写细笔画不容易,如果写行草书会好一些。晨光的是市面上见到最多的,性价比最好的,同样是1.0的笔芯,它比另外两家写出来的线条会更细一些,缺点就是笔杆给人的体验不舒服。五千年是我用来感觉比较好的一个品牌,出水流畅性和笔画粗细的控制介于晨光和宝克之间,我喜欢他的笔杆,比较粗磨砂质感,握起来很舒服。

中性笔1.0配合上书法垫,线条粗细的表现力还是很不错的哦,我的头条号里有我曾经录制过的《硬笔书法每日一字》就是用中性笔1.0书写的,喜欢的话去关注一下吧。

钢笔

钢笔品牌太多了,我用的不多,简单说说吧。钢笔也有粗细之分,表现力比较好的话还是建议选择0.7以上的笔尖。钢笔我用功普通钢笔、弯尖的美工笔和长刀研这三种。

普通钢笔曾经用功国产英雄的,买的二十多的,用的还不错。但是后来因为小姨子在德国做代购,送了我一只凌美的入门级钢笔狩猎者(网上要一百多),用了之后就没法再用英雄的了。不过我估计如果英雄100多的笔应该也不错吧,没用功不乱讲。如果让我推荐的话,当然是凌美的。

弯尖的美工笔,不适合写楷书,用来写行草书还不错,粗细自然变化比较大,也没必要刻意控制它的弯尖方向,虽它自然表现就好。不然,再用别的笔又要便来变去,太麻烦了。

长刀研买不起进口的,只好选择了国产的一种品牌,不多介绍,想了解私信,我不卖笔,避免广告嫌疑。但是这只国产长刀研给到我十分惊艳的感觉,手感非常好,表现力也绝佳,有它之后我不用凌美了。我头条号里有我用它临写《灵飞经》的视频教学,喜欢的话可以去关注一下。

钢笔因为有弹性,因此在使用起来手感比中性笔要好一些,个人体会。

另外现在还有一种秀丽笔,是尼龙头做成的,它的粗细变化更大,也非常适合硬笔书法的创作,不妨去尝试一下哦。

以上就是我使用过的各种硬笔工具的体验,喜欢的朋友走过路过不要吝惜给个赞吧。

每天看练字视频能练好硬笔字吗?

每天看书法视频讲解对练字有帮助,但不是一定的。关键是练,不是看。你网上买衣服看卖家秀穿起来很漂亮,但自己穿上就不怎么好看了,等你把身材练好了,穿衣服自然就好看了。练字也一样,你看视频上写的很好,看起来也不难,自己一写就不行了,因为你没那实力。

看视频或许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给你练字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但想写好字,绝不是看视频就能做到的。没有苦练,谁也成不了真正的书法家。

看视频只能是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时间是找对方法,多看好字,多练习。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