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字帖临摹(哪有赵朴初抄佛经书法字帖,古今名家都行?)

本文目录

  1. 谁的行楷字帖比较好?
  2. 哪有赵朴初抄佛经书法字帖,古今名家都行?
  3. 古代隶书作品中,哪些值得临摹学习?
  4. 想练书法,有哪位名家的字帖推荐呢?
  5. 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字帖推荐?

谁的行楷字帖比较好?

金刚经字帖临摹(哪有赵朴初抄佛经书法字帖,古今名家都行?)

如果是毛笔字帖的话,行楷书首选赵孟頫。赵孟頫作为中国“四大楷书”之一,他的楷书作品基本上都属于行楷,功力深厚,用笔正统,结构匀称,字体秀美。而且赵孟頫的传世作品较多,适合初学者练习。再者唐朝李邕即李北海的《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也是行楷书的传世佳作。隋朝的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嫡孙,家学渊源,用笔纯熟精到,也是行楷书的典范。最后是唐朝陆柬之书写的《文赋》,典型的王羲之用笔,不激不厉而风规自怨,而且字数较多,适合练习。

当今的钢笔字帖,卢中南、田英章、罗扬的钢笔字帖也是不错的,上述三人都有着深厚的毛笔书法功底,既有传统,有符合当今的审美,是可以练练的。

哪有赵朴初抄佛经书法字帖,古今名家都行?

柳公权书《金刚经》(中楷)钟绍京书《灵飞经》(小楷,极精妙)集王羲之《圣教序》后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行书)还有大量唐人无名氏写经,都是小楷,非常好建议买文物出版社的字帖,上面这几个都有,物美价廉。

古代隶书作品中,哪些值得临摹学习?

这里主要谈谈《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底,在湖北梦城西睡虎地出土有1100余枚竹简。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容为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字体是从秦篆中演变过来的。朴实厚重,自然率真。有较高艺术价值,它仍保留有较多篆体特征,杂以隶书的一些特征,是由篆到隶转变的一种过渡书体。有了波挑点画的出现,水旁和人字旁也是隶书的形态。

想练书法,有哪位名家的字帖推荐呢?

刚开始练习书法,推荐是欧阳询的楷书字帖《九成宫》,小楷推荐的是由王羲之临摹魏钟繇的《宣示表》,行书推荐的是王羲之的《圣教序》,草书推荐的是王羲之的《十七帖》,隶书推荐的是汉鲁相韩敕《礼器碑》。

楷书《九成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是欧阳询晚年做作,书风炉火纯青。历代推为学书之正途、初学之典范。

小楷《宣示表》由三国时期的魏钟繇所写,真迹早已失传,但留存有刻本。书法精妙绝伦,后人称他真书绝世,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行书《圣教序》由唐怀仁集的王羲之的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端庄瑞丽,笔法精绝,“备尽八法之妙。

草书《十七帖》王羲之晚年之作,被世人誉为草书之龙。朱熹评价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縛,不求法脱。

隶书《礼器碑》被誉为隶书的之极则,汉代隶书的代表的之作。

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字帖推荐?

怎么说呢?好的碑帖、字帖实在太多了,浩如烟海。特别喜欢古碑帖。一册在手,一卷在握,那真是人生一大拥有,值得反复品读,爱不释手。不过,书法不仅仅只有审美价值,今人眼里,看中的是它更多的是实用价值。

今人选字帖一般也是从实用角度,谁都希望自己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在这么个普遍使用手机、电脑,常常提笔忘字的时代,手写应该越来越稀缺了。物以稀为贵,还喜欢手写的人算是与众不同的了,值得肯定。其实,看得出,你更希望学习的是硬笔书法。也许你觉得这样可以上手快一些,效果明显。但其实,如果你不着急,不追求立竿见影,如果你把练字当兴趣、爱好,那么还是从练毛笔字开始吧,虽然这个会有点难度,但毛笔字写得好的人,真的硬笔不会差到哪去,甚至可以不练硬笔,但,如果你直接练硬笔,就算你的硬笔写得再好,你的毛笔字也不一定好。所以,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好,言归正传,说说选帖。如果练毛笔,适合练的碑帖有:

隶书:

《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

魏碑:

《张猛龙碑》、《石门颂》、《李壁墓志铭》……

楷书:

钟繇《宣示表》、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乐毅论》、钟绍京《灵飞经》、颜真卿《多宝塔碑》、《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欧阳询《九成宫》、诸遂良《雁塔圣教序》、《阴符经》、柳公权《玄秘塔碑》……

行书:王羲之《集字圣教序》……

草书:孙过庭《书谱》、怀素《小草千字文》……

如果练硬笔,时下,田英章很流行,另一个荊霄鹏的字帖也很多,他们的字型取像《九成宫》:法度严密,严谨工整,端庄洒脱,灵动飘逸……比较受人欢迎,但我的书法老师们都不主张我们练,大概因为太多人喜欢的东西比较普通、俗气,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过觉得瘦长、内敛的字型不符合我的个性和审美,我比较喜欢宽博的字型,但,存在即合理,雅俗共赏,如果从实用角度,还是可以练一练的。

总之,练字总比不练字好,爱手写的人,还是值得肯定的,随性一点,喜欢哪本字帖就开始临写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你学有所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