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练字图片大全横竖撇(行楷练字图片欣赏)
分类:练字技巧 热度:

楷书28种笔画横折、横折钩、横撇、撇点、撇折

如今高科技盛行的时代,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了书法,字不再是说“写”字,而是“打”字。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没什么不对,但是要能写一手好字的话,对个人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横画的基本写法: 长横写法:

(1)起笔:右下方按笔,点落起笔。

(2)行笔: 用笔要轻,向右稍偏上方行笔。边行边提,过横画中间后边行边按。

(3)收笔:向右下方稍顿后向左回收,笔锋回到横内。

短横写法:

(1)起笔:向右轻起笔。(2)行笔: 用笔要轻,向右稍偏上方行笔。边行边提,过横画中间后边行边按。(3)收笔:向右下方稍顿后向左回收,笔锋回到横内。

二、竖画的写法 (竖画常常起到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 竖宜挺直而有力;如果说点画是汉字的眼睛、横画是挑起汉字基本字形结构的脊梁;那么竖画就是汉字中的支柱和主心骨。)

竖画有垂露竖和悬针竖、短竖之分;具体书写如下:

悬针竖:竖画下端尖而不圆,似一根粗针向下倒悬着,故称这种竖为悬针竖。又称下尖竖。具体的写法是向右下落笔,稍顿转笔用力劲疾向下行笔,要求边行笔边提笔,由重而轻,先粗后细,最后顺势出锋收笔。书写不能过于僵硬,应求直中见曲的笔势。常用于一字中最末端的竖画。悬针竖多数系主笔,要垂直向下,否则,主竖画一斜,字就要倒。

垂露竖:竖画下端不尖而圆,似一颗露珠垂着,故称垂露竖。具体的写法是,侧锋向右下落笔,稍顿转笔向下行笔,至竖端顿而向左上回锋收笔,行笔过程中,中段略提,两头用按笔,垂露竖两端较重、粗,中间稍细垂露竖坚韧挺拔,极富力感,显见精神。

短竖:短竖和垂露竖相比,其书写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 侧势向右下起笔后,顿而转笔向下行笔,至竖端回锋收笔。短竖较短,一般不直,多数短竖笔势向右下,微向左斜。

竖画的写法:长竖有分为垂露竖和悬针竖之分;长竖起笔都较重,行笔向下稍轻;垂露竖收笔提收较重;悬针竖顺势向下较轻出锋,收笔较尖。短竖有直有斜,起笔轻重不定,使用灵活。

竖画的使用:在长竖中一般情况下左边用垂露竖右边用悬针竖;一个字的最后一笔用悬针竖;有时为了支撑整个字,在中间也会用垂露竖;在竖画的收笔与其他笔画相连接时其收笔既不出尖也不提收。

三、撇画的写法(一)

撇画如人的左膀右臂,其形态左右开张起到了字的平衡作用,也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撇画的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在汉字中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撇画,不同的撇画在汉字中有其不同的相应的位置。

在汉字的正中间的撇画要用竖弯撇,象字中的中竖-样能起到稳定字形的作用。

竖弯撇:起笔向右下落笔,稍顿转笔用力劲疾向下行笔,要求边行笔边提笔,由重而轻,先粗后细;行笔、转弯用力逐渐由轻变重,收笔由重变轻、速度较慢向左出锋。

斜撇:侧势向右下落笔,顿而转笔向左下,由按至提,由重而轻,由慢而快顺锋撇出,力送撇尖。整个撇画向左上微弯,撇尖富有仰意,笔势能带出下一笔。 斜撇如春风吹动柳稍;舒展自然,妩媚动人注意事项:在笔法上:要用力均匀由重到轻;有粗到细,自然而且光滑。

四、撇画的写法(二)

撇画的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在汉字中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撇画,不同的撇画在汉字中有其不同的相应的位置。

平撇:在汉字的头顶上方要用平撇;形短而势平的撇画称为“平撇”,平撇一般在字的上面,而且下面有一横画,写时为第一笔。书写时宜短、平,要平斜得宜。用平撇的,绝不能用短撇,它和短撇的形状,写法虽相似,但比短撇平些。采用平撇可以让出一定的空间,留给下部的笔画,使字比例更协调、更匀称、更美观。其用力短促而有力,如鸡啄米之力。用力短促但还要求轻重变化的自然。如:千斤、天、禾。

短撇: 在汉字的左上方要用短撇,其行较短至于左上方如牛角置于两侧。多与横画连接;撇尖应连接短横的收笔;所以短撇收笔后应与横画笔势连贯。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如“生、禾、失、朱等字。

竖撇:汉字的左侧立一撇为竖撇,是由悬针竖变化而成;保存了竖画的主要特征;书写时按竖画起笔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稍向左侧出锋;撇尖富有仰意,笔势能带出下一笔。如:川斤、月、用等。

五、捺画的写法(一)

捺画如人的左膀右臂,其形态左右开张起到了字的平衡作用;一般是汉字的最后一笔;与撇画对称。成为镇字之宝。捺画也称波画,其形如波浪,-波三折;所以也最负于美感。

在字的右下方时,一般用斜捺;斜捺往往与斜撇结合在一起,笔画约呈45左右斜度与撇画相呼应。因角度较斜,故称斜捺。斜捺曲三折,故又称波画。斜捺的具体写法是,顺着撇画的收笔笔势落笔,稍横行即转向右下行笔,边行笔边按笔,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驻,向右方徐徐出锋。犹如人的腿脚斜伸。如“人、木、含、效”等字的捺画。

六、捺画的写法(二)

在汉字的下方时,一般用平捺,一波三折,具有托底之功效。平捺和斜捺相比,由于角度较平正,故称平捺。平捺同样呈一波三折之态,笔画舒展流动。具体写法是逆势右下方落笔,向右稍行平出如横,即转笔向右稍偏下行笔,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停,最后向右方劲疾出锋。平捺笔势要平,捺尖不要翘。略向斜下方再由轻到重按笔出脚;犹如人坐立时,腿平脚掌略微翘起。一般用于之底。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大全

唐代是楷书的中兴时代,楷书由六朝时期的趣味胜过法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隶书毛笔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钢笔 书法字体 图片大全欣赏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1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2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3

? ? ? ?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4

? ? ? ? 楷书钢笔书法字体图片5

唐代的楷书

唐代是楷书的中兴时代,楷书由六朝时期的趣味胜过法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政治、经济、 文化 发达,但印刷术尚未盛行,大量的文件、书籍全都靠抄写,所以楷书艺术极为繁荣,成为书学鼎盛的时代,也是中国书学集大成的时代。

唐前期楷书

唐代书家之众多,书法作品之浩繁,影响之深远,都前所未有,特别是楷书的发展,更是被唐人发挥到了极致,法度纯熟、规格森严,成为千古典型。

唐代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又有以陆柬之换薛稷的四家之说。

欧阳询,字信本,《旧唐书》说:“询初学王羲之书,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欧阳询取法王羲之之楷则,又行以隶法,晚年字形修长,笔势方而遒劲,人们常形容他的字“森森然,如武库之矛戟。”其代表作《九成宫》等碑刻为历代所推崇,另外,其子欧阳通,亦能学其家书,有《道因法师碑》,极险劲横轶。

虞世南,字伯施。幼时从智永学书,其书圆润,外柔内刚,有《孔子庙堂碑》留世,其字疏朗圆润,秀丽典雅,古朴蕴藉,一派平心淳和的意象。

褚遂良,字登善。褚字研华遒逸,在欧、虞外树之新则,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着名碑刻,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就是在褚遂良的基础上在创新的。

除上述之外的楷书家及楷书精品,还有敬客的《王居士砖塔铭》,传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以及 草书 家张旭的楷书作品《郎官石记》等。

唐后期楷书

最重要的书法大家是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之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度恢宏,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盛的风度,并与他个人高尚的人格相契合,书法美与人格美融为一体,其楷书作品有很多,《勤礼碑》《多宝塔碑》《颜家庙碑》,传世楷书墨迹《自书告身》,颜真卿的书法开一代新风,是汉唐雄风典型的体现,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大家都是学颜的,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

唐末除颜真卿外还有柳公权,柳公权字诚悬,其字取法颜字,但稍瘦挺一些,故称“颜筋柳骨”。其书能兼欧之劲健,颜之遒媚,又能耿介独立,不步前人后尘,有《神策将军碑》流传。

在颜、柳系统之外的唐后期还有徐浩,其代表作《不空和尚碑》圆劲厚重可观。另外,在唐人写经当中,也有许多楷书的精品。

楷书的36种笔画分别是什么?

楷书的36种笔画分别是长横、短横、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斜撇、竖撇、短撇、斜捺、平捺、右点、左点、长点、提、竖钩、弧弯钩、戈钩、卧钩、竖弯、竖弯钩、竖提、横钩、横折、横折钩、横撇、撇提、撇点、横折弯钩、竖折、竖折折钩、横折提、横折折撇、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横折弯、竖折撇。

1、长横

长横要写得平稳,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视的形态。

2、短横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

3、垂露竖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4、悬针竖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5、短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笔画较短,短粗有力。

6、斜撇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河尖。

7、竖撇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8、短撇

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形态较平,如“干、反”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形态较斜,如“生、禾”等字。

楷书横的写法

楷书技法 横的写法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由于起笔的方式不同,又有圆笔和方笔之分。

一、圆笔横的写法

以颜真卿《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为例,它们的上横部是典型的圆笔横画。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锋起笔;② 提笔圆转;③ 中锋向右行笔;④ 提笔圆转;⑤ 回锋收笔。

为什么要逆锋起笔且要回锋收笔?写横画中锋运笔不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两头是尖的,古人将它称为“枣核”。不完美、不含蓄。

圆头横如果没有①后两步,就难成其为“圆头”。

然而,仅有①、②和行笔③就将毛笔直接提起离开纸面,就会出现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没有墨的“折木”的现象。“折木”是横画的病笔。④、⑤收笔的目的是为了将“折木”部分填满写实,而不是为了收笔而收笔。

初学者在写圆笔横画时,即使按上述步骤写,还是难写出像字帖上那样的横画来,往往在横画的两头出现如哑铃一般的大墨团。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对元书纸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够,笔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饱,一下笔,墨就涨出来了,形成大墨团。

(2) 书写速度太慢,加上起笔和收笔的地方都有逆锋、回锋的往复动作。

(3) 有的家长、老师要求孩子练字起笔时将笔在纸上顿几下,到收笔时再将笔顿几下。只知道起收笔的动作,不知道起收笔的目的,顿出了两个大疙瘩来。

(4) 起笔逆锋或收笔回锋时幅度过大,按笔过重,甚至将笔肚子也当作笔锋逆进去了,这样在起笔、收笔时将笔转一大圈子,当然会在笔画的两头大出许多来。其实,所谓逆锋、回锋的“锋”,是笔尖上的那么一丁点的地方。逆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笔画外有尖锋的外露,因此,逆锋和回锋的动作要小,速度要快。

(5) 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提笔”,被忽略了,特别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笔、圆转、收笔。如果没有提笔,笔仍处于下按下的状态就回转、收笔,必然会出现大墨团。

二、方笔横的写法

以柳体“一”字和颜体“五’字为例。它们是典型的方笔横画。书写的方法如下:

① 切笔直下;② 提笔;③ 折锋后中锋行笔;④ 向右上提笔;⑤ 顿笔;⑥ 提笔、圆转收笔。

切笔直下,就是起笔时直接下笔,没有逆锋的动作,应该说方笔的棱角处就是露锋的一种表现。切笔就是把笔锋直接切入,古人称之为“欲横先坚”。

这时实际上笔毫是倒下去的,笔锋在上,笔肚子在下,如果直接右行写横画,势必出现偏锋,所以紧接着就是提笔②,这个在切笔直下处原地提笔十分重要,它是使笔毫转变成中锋运笔的关键。这一点,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书论中阐明:“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发笔处就是起笔的地方,就要把笔提起来;“不使其自堰”,就是不让它偏锋运笔。因此可以说“提笔”是下一步运笔的关键,也是中锋运笔的前提,提笔以后是折锋右行。所谓折锋,是指笔锋毫面的折换。譬如切笔直下是用“南面”的笔毫,提笔折锋后用”东面”的笔毫中锋书写横画。折锋也是转换成中锋运笔的一种手段,古称为“翻折”。

初学提笔折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笔挺起来的程度恰到好处。提不到位,笔锋仍处于偏锋状态;提过了头,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被称之为“钉头”的病笔;提笔不够或不提笔,横画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笔的锋尖,是古人称之为“喙”(hui如鸟的嘴巴)的病笔。古代书法家要求写毛笔字横画要“左去喙,右去吻”,说的就是要藏锋起笔,去除如鸟嘴一样的“喙”;收笔提笔藏锋,去掉如嘴巴一样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

横画除了方笔、圆笔之外还有一种,起笔不是切笔直下而是逆锋,属于逆锋起笔的方笔。其书写方法是在方笔切笔直下起笔之前加进逆锋起笔即可,这里不另赘述。

方笔、圆笔的起笔方法是各种书体和各种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之一。康有为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可见方笔、圆笔的重要。我们将楷书根画的方笔、圆笔写熟练了,其他笔画的方圆写法无不相类,也很容易过关。此关一过,以后不论写

行书还是草书,其方笔、圆笔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学楷书的缘故之一。

三、横的主次及态势

横画有主笔、次笔的区分。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横均为主笔,其他的横画为次笔。我们将这两个字的横画主笔和次笔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主笔长、次笔短,主笔重轻起伏大。次笔变化小,尤其是起笔、收笔,主笔强调,次笔马虎。譬如,主笔横画的收笔,与次笔相比多一顿笔的动作。

横画除了有主次之分外,还有态势的变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势和俯仰的态势变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横画其态势也各不相同,因字而异,不可生搬硬套,须掌握其一般的规律。

(一)横的斜势

横画是有一定斜势的。如果每横都平直无变化,那么这个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气。因此,颜真卿、柳公权及历代众多楷书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画都有一定的斜势。一般横画的斜势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现。这与从古到今强调写毛笔字要用右手执笔有关。因为以右手手腕为圆心、以手掌为半径写一横画,必然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并形成带有一定弧度偏势的横画。因此,这一横画的态势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笔的必然结果。

一般楷书横画的倾斜度往往与水平线呈5度左右的夹角。正因为这左低右高的斜势,使字体形成略微左倾的态势,从而产生一些动感。

(二)横的俯势

以柳体“三”字的底横为例,横呈中间拱、两头低的态势,叫俯势,也叫“覆势”。“覆”,底朝天往下盖的意思。也就是说,其态势像是一只底朝天的盘子。如果在“三”字下横底部画一直线,就会发现横的两端基本呈水平状态。这就告诉我们‘三”字下横虽有斜势,且中拱,但支撑点仍然是很平稳的。

(三)横画的仰势

与俯势相反的是仰势。柳体“三’字的上横就是仰势。它的中间呈微微的凹陷状,好像一只能承接雨露的浅盆。柳体字在一个字里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横画时,往往仰势的横画在这个字的上方,平势的横画在中间,俯势的横画在下面或底部,但主笔根画一般均为俯势。颜体横画也有此特性,不过不若柳体那么明显,相对而言,颜体横画趋于平缓。

根画的俯仰之势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能否任意摆布呢?这恐怕跟字形的安稳与美观、合理有一定的关系。譬如同样写一个“二”字,它的两个横画的俯仰可有四组变化:

(1)上仰下仰。两个横画均为仰势,下底呈圆弧状态,如不倒翁一般。使人觉得这个字很容易摇晃。不稳定。

(2)上俯下俯。两个横画均为俯势,重心是平稳了,但两个横画同向平行的弧形态势,给人以重复雷同的感觉,不够完美。

(3)上俯下仰。上横是俯势,下横是仰势,重心不稳。

(4)上仰下俯。上横仰势,下横俯势,这一组应该说是最合理的搭配。这种组合既能重心平稳,又有势态的变化,既安稳又美观,故成为历代书家经常采用的态势,也是横画俯仰规律的体现。

四、横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一)柴担

“柴担”是指俯势横画写得过于弯曲,如挑担时的扁担——两头抵、中间拱。

形成原因:俯势横画的弧度是很小的,如果起伏过大,走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必然显得软弱无力。

纠正方法:将所写的病笔横画与字帖上的横画仔细加以对照,减小弧度起伏。具体一点说,假设横画的起笔到落笔有一根中心线的话,俯势弧度的笔画下边不能离开中心线,保持平稳。横要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平中要有态势变化,没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就缺少果敢的力度。

(二)骨节

“骨节”是指横画起笔、收笔处粗壮如肉骨头。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圆笔横的写法。

(三)折木

“折木”是指横画收笔处呈折断的木片状。

形成原因:收笔时,缺少提笔回锋的运作。

纠正方法:注意在收笔前提笔、圆转并回锋,参见圆笔横的写法。

(四)鸟喙

“鸟喙”指横的起笔处呈上翘的鸟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

(五)钉头

“钉头”指横的起笔呈钉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

(六)蜂腰

“蜂腰”指横画的中间部分太细,如蜜蜂的腰那样。

形成原因:写横画行笔到中段时提笔太高,即提笔幅度过大,使笔画过细。

纠正方法:写横画到中间行笔时稍作提笔,但要注意适度。

(七)算子

“算子”是古代计数用的筹码,这里指方笔横画过于方整刻板,如僵死的竹片、木块一样,缺少变化。

形成原因:运笔没有提拔起伏,一味地平移。

纠正方法:加强起笔、收笔和提按的起伏动作及斜势,使其富有变化。

看看楷书四大家的横,竖,撇,捺是怎么写的

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标签: 楷书练字图片大全横竖撇
上一篇:儿童字帖练字一年级楷书(一年级小学生练字帖 下一篇:练字帖字体(练字帖字体大全行楷)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练字推荐
精彩图文